内容出处: |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4408 |
颗粒名称: | 面具配戴的方法 |
分类号: | K28 |
页数: | 1 |
页码: | 289 |
摘要: | 面具配戴的方法,根据面具上的小孔,约有三种方法:其一,在面具边缘钻出一周密密的小孔,用金属丝将其与网络连缀在一起,固着于面部,陈国公主的面具即取用此法,多见于辽代中期。其二,为多数面具所采用之法,是在耳朵上下各钻一个孔眼,用以缝缀铺里的丝织品,在面具下边与后部有系面具的带结。面具两侧向后还有系带,每边两条,向后系于八菱形玉环上,豪欠营子6号墓面具便为一例。其三,面具有配戴的附件。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内蒙古奈曼旗出土的鎏金男面具,在背面的边缘固定一周铜片,铜片上钻孔,和网络连接。又如阿鲁科尔沁旗吐古他拉辽墓的女性面具,耳的上下两侧各钻有一对小孔,脑后有一铜片后托,脑后托的两边和面具钻孔的对应处亦钻有一对小孔,这样一个置于人面,一个放在脑后,连在一起,固定在头上。这种戴法均出现于辽代晚期。 |
关键词: |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