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制作的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407
颗粒名称: 面具制作的方法
分类号: K28
页数: 2
页码: 288-289
摘要: 面具制作的方法,首先是将金属材料打制成薄片,一般不超过1毫米,有的仅0.3毫米。为了使薄片柔软成型,对金属片加热后再打制,面具后背多留有加热后留下的黑紫痕迹,并且胎质较脆。制成后再在表面涂金。打制的方法:其一锤鍱而成,不用模具打出面具,制出的面具眉骨、眼睑等部位不突出,五官形状不规整,整体粗糙;其二,使用模具锤鍱而成,制出的面具五官位置合理,面部起伏自然,整体效果规整而优美,阿鲁科尔沁旗吐古他拉辽墓男子面具即为一例,是辽代晚期做面具的方法;其三,模压而成,面具起伏度极大,有的面具可以遮掩到人的耳后,制作精致,哲盟奈曼旗发现的一件大型男子鎏金铜面具即属此种制法,是辽代晚期的制法;其四,局部运用模具锤鍱而成,一般在五官部位上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各种小型模具,因而这种面具五官较突出规整,但和周围的交接处缺少平缓的过度,显得突兀而起,给人以呆板感,有的把耳朵打制好后,再和面具铆合在一起,敖汉旗皮匠沟1号辽墓铜面具便是一例①。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面具制作的方法,首先是将金属材料打制成薄片,一般不超过1毫米,有的仅0.3毫米。为了使薄片柔软成型,对金属片加热后再打制,面具后背多留有加热后留下的黑紫痕迹,并且胎质较脆。制成后再在表面涂金。打制的方法:其一锤鍱而成,不用模具打出面具,制出的面具眉骨、眼睑等部位不突出,五官形状不规整,整体粗糙;其二,使用模具锤鍱而成,制出的面具五官位置合理,面部起伏自然,整体效果规整而优美,阿鲁科尔沁旗吐古他拉辽墓男子面具即为一例,是辽代晚期做面具的方法;其三,模压而成,面具起伏度极大,有的面具可以遮掩到人的耳后,制作精致,哲盟奈曼旗发现的一件大型男子鎏金铜面具即属此种制法,是辽代晚期的制法;其四,局部运用模具锤鍱而成,一般在五官部位上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各种小型模具,因而这种面具五官较突出规整,但和周围的交接处缺少平缓的过度,显得突兀而起,给人以呆板感,有的把耳朵打制好后,再和面具铆合在一起,敖汉旗皮匠沟1号辽墓铜面具便是一例①。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