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岩画嬗变演化的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374
颗粒名称: 蒙古高原岩画嬗变演化的历史
分类号: K28
页数: 2
页码: 243-244
摘要: 综观蒙古高原岩画嬗变演化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知道,岩画的发展规律是:由象形性强发展到象形性不强,再发展到无象形性,即由对人及动物的象形描绘过渡到符号系统是这里岩画发展的总规律。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综观蒙古高原岩画嬗变演化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知道,岩画的发展规律是:由象形性强发展到象形性不强,再发展到无象形性,即由对人及动物的象形描绘过渡到符号系统是这里岩画发展的总规律。岩画本是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代替文字记录社会生活的,由象形性岩画发展到抽象的符号,使岩画艺术发展到顶峰。当然,蒙古高原产生文字之后,岩画也没有因之戛然而止,而是又变作象形性强的图形,但这时的岩画已进入尾声,这一点可以由阴山中的党项、蒙古人岩画得到证实,乌兰察布元代汉族的岩画也证明这一点。突厥之后的蒙古高原上的岩画,虽然以形象化为特征,但与远古岩画判然有别,图形显得荒率潦草,是漫不经心的随意刻画,在制作方法上,出现了大量的刻画作品。因此,乌兰察布突厥岩画,与其前后的岩画相比,它的艺术特色是简括化、图案化、抽象化和符号化,使岩画艺术发展到顶峰,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