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岩画中与古突厥字母相似的符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372
颗粒名称: 乌兰察布岩画中与古突厥字母相似的符号
分类号: K28
页数: 1
页码: 240
摘要: 乌兰察布岩画中与古突厥字母相似的符号,是由突厥人将其加工改造,进而升华为古突厥字母的。但这并不是说见于岩画的符号都是突厥人创造的,其时代仅限于北朝。实际上,这个过程起始甚早,在突厥的前身丁零、高车、敕勒就业已开始。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乌兰察布岩画中与古突厥字母相似的符号,是由突厥人将其加工改造,进而升华为古突厥字母的。但这并不是说见于岩画的符号都是突厥人创造的,其时代仅限于北朝。实际上,这个过程起始甚早,在突厥的前身丁零、高车、敕勒就业已开始。早在汉代,蒙古草原上便已出现了类似突厥字母的符号。比如,苏联南西伯利亚哈卡斯阿巴干城附近发现的中国宫殿遗址出土的板瓦上,就有几种类似古突厥文的符号,其形作据吉谢列夫说,此种符号,“足以预示后来的鄂尔浑时期。考鄂尔浑——叶尼塞字母,一方面是叙利亚北部亚剌米亚文,通过花剌子模和索格底两种文字,而传播于东方的,近年苏联学者已从花剌子模钱币上的文字,证实了这个渊源。但另一方面又有本地固有的字母因素,这种因素可以从塔施提克和基尔吉斯的古物上的符号,远溯至塔加尔墓石上的符号”①。然而乌兰察布突厥岩画中与古突厥字母的相似符号,令人意料不到的推翻了这种传统的精彩假设。它证实,古突厥字母,不是来源于别处,正是源源于蒙古高原当地岩画中的符号,是岩画简化和抽象的结果。但这些符号,在蒙古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南西伯利亚哈卡斯阿巴干城附近中国式宫殿板瓦上的符号,与古突厥字母的相似现象,证明早在汉代丁零人时期,便有了这四个类似古突厥字母的符号。无疑这类符号,对日后突厥字母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同时见于板瓦上的这类符号,也影响了突厥岩画,尤其是岩画中的各种符号形。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