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尔泰山 南麓富蕴县吐尔洪乡恰勒格尔古墓群之旁的一块鹿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311
颗粒名称: 新疆阿尔泰山 南麓富蕴县吐尔洪乡恰勒格尔古墓群之旁的一块鹿石
分类号: K28
页数: 1
页码: 146
摘要: 谈到新疆的鹿石,最有典型意义的,首先要提到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富蕴县吐尔洪乡恰勒格尔古墓群之旁的一块鹿石,它是一直立的长方形石刻,高2. 3米,宽40厘米,厚20厘米。这块鹿石的整体构图形式是:在距顶端30厘米处,刻有一道由一个个圆点组成的横道,将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在圆点组成的横道上部中央刻一直径为18厘米的圆圈,下面刻着五个鹿形,作鱼贯而行状的排列。 鹿的形象,采取的是欧亚草原鹿石上的鹿形通常的形态:头部后倾,眼大睁,鹿头前部呈细而长的喙状,华丽的角后背,腿与尾几乎全部都省略了,只微显其迹而已,而背部却高高隆起,显得特别风格化。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谈到新疆的鹿石,最有典型意义的,首先要提到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富蕴县吐尔洪乡恰勒格尔古墓群之旁的一块鹿石,它是一直立的长方形石刻,高2. 3米,宽40厘米,厚20厘米。这块鹿石的整体构图形式是:在距顶端30厘米处,刻有一道由一个个圆点组成的横道,将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在圆点组成的横道上部中央刻一直径为18厘米的圆圈,下面刻着五个鹿形,作鱼贯而行状的排列。 鹿的形象,采取的是欧亚草原鹿石上的鹿形通常的形态:头部后倾,眼大睁,鹿头前部呈细而长的喙状,华丽的角后背,腿与尾几乎全部都省略了,只微显其迹而已,而背部却高高隆起,显得特别风格化。
  见于这块鹿石上的善良的扁角鹿形象,是鹿石上常见的动物形象,因此,考古著作就将这种石碑遗存称做“鹿石”。这说明,扁角鹿这种动物在欧亚北大陆草原,尤其是蒙古草原诸地的宗教、艺术和世界观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草原民族对鹿所特有的神秘观念至今仍有余音。在蒙古民族学方面,歌曲、诗歌,甚至游戏中,都有鹿的形象出现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