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的岩画面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276
颗粒名称: 历史时期的岩画面具
分类号: K28
页数: 2
页码: 131-132
摘要: 历史时期的岩画面具。这是岩画面具的衰落期的作品。面具岩画发展到青铜时代,到了它的顶峰,作画技艺发展到极至,人们对它的笃信、虔诚、顶礼膜拜也达到顶点。此后到铁器时代便进入了它的由衰落到没落的阶段。这个时期,大约到了我国历史上的汉唐之世。岩画面具的制作方法,由传统的磨刻,一变而成为敲凿。面具的形象,由千变万化的富有艺术生命力的鲜活作品,一变而成为呆滞无神、敷衍而成的荒率之作,完全没有生气,也没有生命力了。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历史时期的岩画面具。这是岩画面具的衰落期的作品。面具岩画发展到青铜时代,到了它的顶峰,作画技艺发展到极至,人们对它的笃信、虔诚、顶礼膜拜也达到顶点。此后到铁器时代便进入了它的由衰落到没落的阶段。这个时期,大约到了我国历史上的汉唐之世。岩画面具的制作方法,由传统的磨刻,一变而成为敲凿。面具的形象,由千变万化的富有艺术生命力的鲜活作品,一变而成为呆滞无神、敷衍而成的荒率之作,完全没有生气,也没有生命力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宁夏中卫北山的多数面具岩画,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笔其格图等地的面具岩画,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从面具的形象看,基本上是写实的,一个简单的面形轮廓,里面漫不经心的用一个或几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点子表示五官,头上罕有饰物,单个存在,或与动物岩画混杂在一起,显不出任何“神圣”的气味。看来面具岩画已失去了当年赋予它的种种神性,仅仅是一个象征物,甚至有的已成了生活上的点缀品了。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