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塑人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137
颗粒名称: 陶塑人面
分类号: K28
页数: 1
页码: 70
摘要: 陶塑人面。天水县柴家坪出土过一件,是陶器顶部残存的一部分,残高25. 5厘米。是用泥质红陶塑成的。陶塑人面的外表有一层浅而薄的红色陶衣,但大都脱落,现仅有微痕而已。额头狭小,额上的发部微向前突。眉毛修长,两眼为雕空的横长圆形孔,距离较近。鼻梁窄直而狭长。嘴雕空为孔洞,呈张口状。下巴尖长,大脸, 额骨隆凸,整个脸型显出蒙古人种的典型特征。面部塑造细致,已 '能形象地塑出眼皮、眼睑和鼻准,还能较准确表现岀上唇薄而下唇较厚,这是符合嘴唇的实际情况的。人面塑成后,又进行了按压和抹平,使这张面孔的造型精炼而光平。整个面形,给人以豪爽、淳厚、结实之感。看了这张面孔,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活像蒙古草原牧民的形象。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陶塑人面。天水县柴家坪出土过一件,是陶器顶部残存的一部分,残高25. 5厘米。是用泥质红陶塑成的。陶塑人面的外表有一层浅而薄的红色陶衣,但大都脱落,现仅有微痕而已。额头狭小,额上的发部微向前突。眉毛修长,两眼为雕空的横长圆形孔,距离较近。鼻梁窄直而狭长。嘴雕空为孔洞,呈张口状。下巴尖长,大脸, 额骨隆凸,整个脸型显出蒙古人种的典型特征。面部塑造细致,已 '能形象地塑出眼皮、眼睑和鼻准,还能较准确表现岀上唇薄而下唇较厚,这是符合嘴唇的实际情况的。人面塑成后,又进行了按压和抹平,使这张面孔的造型精炼而光平。整个面形,给人以豪爽、淳厚、结实之感。看了这张面孔,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活像蒙古草原牧民的形象。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