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岩画中对神灵的崇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114
颗粒名称: 山地岩画中对神灵的崇拜
分类号: K28
页数: 1
页码: 17
摘要: 山地岩画中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对神灵的崇拜。这是甘青藏高原岩画所不见的。这些神灵是以形形色色的面具形象出现的。在阴山、贺兰山到处布满了这种多数类似人面、少数类似兽面的面具形,有的三三两两存在,有的十余个或近百个,构成巨大的圣像壁。 在所有此类题材的画面中,以阴山磴口县莫勒赫图沟和贺兰山贺兰县贺兰口两地最为密集,数量也最多,最富有代表性。面具的形象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都是以人面或兽面做基础的, 它所凭借的艺术源头是人、兽面,并加以有意的艺术变态,使之干奇百怪。从面部轮廓看,有正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不规则形的等等,其内的五官,或眉、目、鼻、口备具,或只有双眼,或只有一个头形轮廓,面部什么也没有。但也有相反的情形,即只有眉、目、 鼻、口,而无头形轮廓。面具所表现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往往可由其形象传出。面具所表现的神灵的情绪,往往可由五官的形象看出,或笑容可掬,或竖眉盛怒,或和善可亲。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民族发展

内容

山地岩画中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对神灵的崇拜。这是甘青藏高原岩画所不见的。这些神灵是以形形色色的面具形象出现的。在阴山、贺兰山到处布满了这种多数类似人面、少数类似兽面的面具形,有的三三两两存在,有的十余个或近百个,构成巨大的圣像壁。 在所有此类题材的画面中,以阴山磴口县莫勒赫图沟和贺兰山贺兰县贺兰口两地最为密集,数量也最多,最富有代表性。面具的形象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都是以人面或兽面做基础的, 它所凭借的艺术源头是人、兽面,并加以有意的艺术变态,使之干奇百怪。从面部轮廓看,有正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不规则形的等等,其内的五官,或眉、目、鼻、口备具,或只有双眼,或只有一个头形轮廓,面部什么也没有。但也有相反的情形,即只有眉、目、 鼻、口,而无头形轮廓。面具所表现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往往可由其形象传出。面具所表现的神灵的情绪,往往可由五官的形象看出,或笑容可掬,或竖眉盛怒,或和善可亲。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
0.1677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