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原青铜鍑的用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057
颗粒名称: 一、草原青铜鍑的用途
分类号: K876.41
页数: 5
页码: 277-281
摘要: 许多现象都反映出青铜鍑是炊器,用以煮食物,这从铜鍑的腹底和圈足上残留有烟炱可以证明。但是,这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使用的,是作为一般家庭使用,还是在其它场合中使用,对此均需要作一点分析。
关键词: 青铜器 考古 中国

内容

许多现象都反映出青铜鍑是炊器,用以煮食物,这从铜鍑的腹底和圈足上残留有烟炱可以证明。但是,这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使用的,是作为一般家庭使用,还是在其它场合中使用,对此均需要作一点分析。
  首先,某些大型铜鍑是作为军旅使用的,如《汉书•匈奴传》下记载汉朝军队的情况说:“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赉鬴鍑薪炭,重不可胜”。草原国家军队可能也以它为军旅炊器。然而作为草原民族以其用于军旅炊器仅仅是作用之一,可能不是其最重要的用途。
  一般来说,器物的埋葬组合,以及出土地点与其使用目的有很大的关系。有的铜鍑出土于墓葬,与墓葬其它随葬品构成一种组合,具有祭祀的意义。有的铜鍑发现于山沟或山坡,它们与祭台、烛台构成组合,说明在宗教方面铜鍑与对火的崇拜有关系,它是构成对火崇拜祭器中的一员。在阿拉木图卡缅斯基高原,人们曾于距地表深1.9米深处发现一遗迹,其中有青铜鍑,其周围散布着许多绵羊、山羊、马和骆驼的骨骸④,说明这是一处宗教祭祀遗址,反映了居民祭祀地神或山神活动的情况。从我们考察的铜鍑地点看,新疆草原居民也曾存在祭祀山神的活动。如哈巴河县铁热克提和塔勒恰特出土的铜鍑,皆发现于山地,并且是临时活动的场所,铁热克提铜鍑附近有一个很小的石棚,说明是作为祭祀山神的场所。另外,我们也从一些铜鍑中发现草原居民对其它的自然崇拜情况,如沙尔布拉克铜鍑发现于泉水附近,反映了居民对泉水的崇拜。巴里坤兰州湾子铜鍑发现于巨型石堆建筑遗址,也可以推测这是一处祭祀建筑。
  铜鍑在草原上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这还可以从其它一些资料中得到证明,俄罗斯南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盆地土斯科力发现一幅岩画(图一),画面上雕刻了人物和铜鍑。人物在铜鍑的后面,铜鍑内盛有一只马驹(形体不大),马驹的头和前半身在鍑内,后腿和马尾露于鍑外,马的肩峰上挂着钩子。人物为正面雕刻,头偏向右侧,左手抓握着鍑的口沿,右手作推马驹状①,好似要将马整体放入鍑内。鍑形很清楚,高圈足,立耳。这一画面表意明显,反映了草原游牧居民祭祀活动的一个局部,鍑是用以烹煮牺牲祭品的,在图瓦的一尊残石人上也雕刻了铜鍑(图二),很明显这也是作为祭品而雕刻上去的。③在亚欧草原这一辽阔的土地上,曾有众多的草原民族活动,居民的宗教观可能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差异,然而大都存在对天、地、山、川的自然崇拜,存在对火的崇拜,以及对造物主、祖先的崇拜等,萨满宗教意识曾流行于整个亚欧草原,普及于众多的居民之中。这些宗教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仪式,表现出居民对信仰的虔诚,杀牲祭祀是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从阿尔泰山地居民的一些地志资料看,一般祭祀动物都是完整的,且以雄性动物为主,如公牛、公羊、雄马和鹿等。同时,牺牲动物多选择未长大的小牲畜,铜鍑的大小可能与牺牲的大小有关系,也显示了祀祭规模的不同,不过目前我们见到的最大铜鍑也只能盛一头小牛。国一土科大湖岩画图二图上石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铜鍑在草原居民中主要是作为祭祀活动的用具。然而具体使用方法又如何呢?对此我们也作了一点探索。
  从已发表的南西伯利亚岩画中,可以看出关于铜鍑具体使用的细节(图三)。其中一幅岩画雕刻了人物、铜鍑及其它一些东西,人立于鍑的旁边,作内侧身状,一手扶着鍑耳,另一手拿着横曲的杆状物,杆的另一端伸入铜鍑腹内,正进行着烹煮等一些操持活动②。这个画面无疑反映出铜鍑是可以直接放在地面上的。另外,从铜鍑造型特点上也能看出,高圈足可以起到支持及稳定鍑体的作用;立耳起扶持作用;操作过程中人的手作执握立耳状,也能起到人为的稳定作用。不过这仅仅是对立耳而言,因为这类立耳的器形一般都比较大;而对于肩腹耳,其作用就未必如此。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鍑耳都能作把手使用,提抬起来比较方便。后来,铜鍑出现了提梁,耳的作为把手的作用便转化为起连接提梁的作用了。
  铜鍑的制作总是以适用于草原居民生活来决定造型,圈足主要是起稳定作用,但是它的高度,以及喇叭口的大小都与铜鍑腹体相适宜,这与用火也有关系,特别是器形比较大的鍑更是如此。从他们制作的器形看,都表现出其合理性。鍑不完全都有圈足,如在南俄草原发现尖底鍑;在亚洲北方草原晚期也出现平底的復,但是两耳仍然保留了下来,可以用于悬挂。
  我们认为铜鍑主要用以祭祀,还有以下的一个理由。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在青铜时代,甚至是到了铁器时代,草原居民的一般生活炊器为石质、或陶质器皿,诸如石锅、陶釜之类。由此,说明青铜鍑是非常珍贵的,是在特殊情况中才使用的器皿。所谓斯基泰青铜鍑,口沿上铸造了许多动物像,而这些装饰大都没有实用的意义,而是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牺牲的动物。由此也可以说明青铜鍑在草原居民中的主要用途是祭祀。
  青铜鍑出现于青铜时代中期,而延续到了公元五世纪。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里,曾有许多草原民族在制造、使用,其分布之广必然地要形成一些区域类型,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构成地方性民族文化特点。
  从现知青铜鍑的分布及民族关系情况看,可以划分出鄂尔多斯式青铜複、南西伯利亚式青铜複、塞人青铜複、斯基泰青铜鍑和萨尔马特青铜鍑等。

附注

②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1986年·文物出版社。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