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新疆鹿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026
颗粒名称:
二、新疆鹿石
分类号:
K876.2
页数:
6
页码:
261-266
摘要:
本文包括1.典型鹿石,2.非典型鹿石。
关键词:
石器
考古
中国
内容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就已发现了鹿石,其中部分是改作石人的鹿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就收藏了这类文物⑪。
七十年代阿勒泰地区文物普查中也发现过鹿石。到了八十年代鹿石资料的发现逐渐多起来,除在阿勒泰地区继续发现新的鹿石外,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的新地沟和大龙口金,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温泉县也发现了类似鹿石的石刻。从更广的范围来考虑,伊犁地区的昭苏和塔城地区、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县也有鹿石⑯。
新疆境内发现的鹿石主要是两种类型,即典型鹿石和非典型鹿石。虽然也发现少量的写实性动物图案类型的鹿石,但是,保存的不太完整。
1.典型鹿石主要分布于青河和富蕴两县境内,另外,昭苏和塔城也有发现。可以分为三个亚型。
A型:截面明显地宽面大于窄面,碑体宽面呈刀形。碑体雕刻图案化鹿纹,上下连续排列。这里包括了青河县的两通、富蕴县的3通和昭苏的1通,共计6通。仅以其中三通为例:恰尔格尔1号鹿石(FQL—1),通高317厘米,截面呈五边形。
最宽的面宽约40厘米,上部雕刻一圆环,连点下面雕刻了五只鹿,第一只作回首状,其余四只鹿首朝上。与其相背的面宽36厘米,连点下雕刻了五只鹿,皆首朝上,在第三只鹿的背部位置雕刻了弓囊。其中有两个转角很小的相邻面,在构图上形成了一个约30厘米的宽面,所以,以图案的布局来说碑体还应该是四个面,这一面连点下也刻着鹿,由于剥蚀严重,图案不很清楚,大约是五只鹿。与此相背的是一窄面,宽约10厘米,图案也不很清晰,大约连点下雕刻了四只鹿。这通鹿石虽然局部剥蚀,但其中两个宽面图案仍然较明显,雕刻的非常细致,线条流畅,碑面上似涂有红色颜料。连点基本是直线排列,绕碑体一圈,碑体宽面呈刀形,鹿纹是典型的图案化鹿纹样(图版307—K—1)。
恰尔格尔2号鹿石(FQL—2),上部缺失,残高203厘米,宽面28—29厘米,窄面宽24厘米。截面矩形,剥蚀严重。一宽面残留四只图案化的鹿纹样,三只较完整,首朝上;一只仅剩鹿体的尾部。碑体的腰部雕刻了两条平行线间饰曲折纹的腰带图案,弓插在上面。
另外,在一窄面雕刻了一近五边形框内饰折线的图案,折线约10余条,平行排列(图版309—K—3)。托也勒萨依5号鹿石(QT1—5),通高186厘米,宽面41厘米,比较薄。碑体剥蚀,有许多裂缝。仅在一宽面雕刻了图案,呈刀形。上部是圆环和连点,连点排列略斜。碑体雕刻了三只图案化鹿纹,上一只鹿作回首状,下面的两只头朝上。中间一只鹿的颈、角间雕刻一弓囊图案。鹿纹的下部刻一两线直角相交的纹饰,一条线长,另一条线短。另外,这通鹿石截面的宽、窄相差不明显,是A、B型间的过渡型,因顶部残缺,暂时放在A型中(图版311—K—5),В型:截面基本呈方形,顶部平,碑体成方柱状,鹿纹图案亦呈图案化。主要发现干青河县境,塔城发现的一通,似也应归入这一亚型。
什巴尔库勒4号鹿石(QSL:4),通高300厘米,截面呈方形,宽皆23厘米,整体呈方柱状。其中的一对正反两面雕刻的主要是图案化鹿纹;一面的上部雕刻带小柄的圆环,其下是五只鹿,最上面的一只呈横向,鹿首斜下,其余四只首朝上;另一面是六只鹿,偏上的四只首朝下,偏下的两只首朝上。在另一一对面中,一侧雕刻的是一向上斜的刀;另一侧局部图案不很清楚,中部略偏上雕刻一内饰平行连续曲折纹的长方框,其侧似雕刻一首朝上的鹿。这通鹿石现藏阿勒泰地区博物馆(图版308—К—2)。
森塔斯鹿石,发现于塔城的夏牧场,处于塔尔巴哈台山的分水岭一带,鹿石南面约20米是石堆墓。鹿石露出地面高约330厘米。
这通鹿石我们仅见李肖提供的照片,以及口述的一些现象,鹿石东侧有哈文字母(疑后期刻上去的)。
从照片看,碑体呈柱状,上部有连点纹,连点略呈弧线排列。鹿纹图案化,上下排列;另外,鹿纹沿碑体各面呈连续性雕刻状,构成鹿纹占据邻面的现象。隐约能看出其它一些纹饰,但不明显(图版312—К—6)。
С型:碑体呈不规则形,鹿纹有些变体,布局不呈上下排列。典型的仅发现一通,即乌鲁肯达巴持鹿石,另外,什巴尔库勒有一通也应属于这一亚型。
乌鲁肯达巴特鹿石(QWL—1),处于小青格里河流域的山间谷地,属低山带,谷间现虽已垦为耕地,但时间并不长。调查时鹿石倒在一石堆墓上,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
鹿石通高220厘米,选用的是一块很大的薄石板作原料,最宽处80厘米,整体上除顶部加工成斜弧形外,其余各面尚未作进一步的加工,石板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仅在一侧宽面上雕刻了五只鹿和圆环图案,五只鹿皆首朝上,其中的三只啄状嘴接近上部边缘,圆坏雕于两鹿首之间,鹿雕刻的不很精细,虽有些图案化,但不很规范,排列上也不那么整齐(图版31O—K—4),2.非典型鹿石新疆发现的比较多,碑体上没有雕刻任何动物图案,仅见圆环、平行斜线、兵器、连点等图案,有的上面只见圆环或平行斜线。
也可以分出三个亚型。
A型:以阿腊勒托拜的最为典型,也可以称作阿腊勒托拜型。
截面多呈矩形,也有近方形的,宽面呈刀形。一般宽面雕刻圆环,平行斜线雕刻在窄面。这一类型主要分布在青河县境,除阿腊勒托拜外,什巴尔库勒、塔斯特萨依、肯模纳克也有发现。另外,吉木萨尔发现一通,也应属于这一亚型。
阿腊勒托拜1号鹿石(QAL—1,调查时斜立于地面,露出地表高220厘米,宽面40厘米,窄面16厘米。虽有些剥蚀,图案还是很完整的。从宽面看是刀形,一侧上部雕刻圆环;另一侧雕刻斜置的大半个圆,圆内刻了一个点状纹饰,其下是弧线排列的连点围绕碑体一周。高的窄面顶部前沿雕刻了一个点纹,其下是平行的三条斜线,连点以下碑体中间雕刻一个斜置的剑。剑有格,首呈圆球状(图版 314 —K —8)。
塔斯特萨依鹿石(QTSL—1),地处大青格里河的河谷地带,立于一石堆墓的东面。鹿石露出地面高114厘米,宽面25厘米,窄面20厘米。从宽面看碑体呈刀形,上部各雕刻一圆环,其一面的连点下部雕刻的是弓囊,另一面雕刻的是“T”字纹。连点呈直线排列,环绕碑体一周,一窄面连点的中间一点呈圆形,并且明显大于其他的点纹;另一窄面连点上部雕刻平行的三条斜线,连点下是剑。剑有格,圆形首。鹿石下部剥蚀严重,有许多裂纹(图版313—K—7),吉木萨尔县大龙口发现属于这一亚型的鹿石,现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鹿石通高185厘米,宽22,29厘米。碑体从正面看是脊状顶,上部雕刻三条平行斜线,斜线间布以三个圆点和一短竖线,分别代表人面的眼、鼻、嘴。中部饰线形腰带,上下亦有圆点纹。
右侧上部刻一中间带点纹的圆环,碑体也饰有腰带和圆点纹,整体也略显出刀形碑体效果。
吉木萨尔这通鹿石最特殊的是脊顶呈两面坡,其右侧坡面刻七个圆点,排列上近似北斗七星,左侧刻一圆点纹和一半月形纹饰,应该表现的是星座。这里除反映草原居民崇拜上天之外,另外也说明他们对天文知识的了解(图版315—K—9)。
В型:主要分布在富蕴县境,以塔斯塔克鹿石最为典型,也可以称作塔斯塔克型。其特点是碑体不作整体形状的任何加工,选用自然砾石,一般也有相对的两个宽面和窄面。多数的圆环雕刻在窄面,而平行斜线雕刻在宽面。有的仅雕刻圆环或平行斜线和剑,而没有连点。这类鹿石除在富蕴县境发现外,青河县也分布的比较多。
塔斯塔克5号鹿石(FTL — 5),地处阿尔泰山的外缘,通往额尔齐斯河的喀拉通克大沟一带。5号鹿石通高105厘米,宽面50厘米,窄面40厘米。选用的是截面呈椭圆形的长形砾石作原坯,整体看不出有任何加工痕迹。两个窄面的连点上部各雕刻一带短线的圆环,一宽面上部雕刻平行的三条斜线,另一宽面的连点中有一较大的点纹,连点弧线排列,绕碑体一周,较大的点纹可能表现的是项链的连结部位(图版316—К —10)。
吐尔洪鹿石(FTEL—1),原立于一大石堆墓附近,这里是山间盆地。现鹿石藏于吐尔洪乡。鹿石露出地面高80厘米,直径55厘米,选用的是截面呈近圆形的短柱状砾石。
碑体顶部雕刻一大圆环,在相对两个面上部各雕刻一圆环,其下是连点。连点绕碑体一周,另外,在一个面的连点雕刻了一无柄的长体的剑。顶上的大圆环可作为帽饰。
С型:主要发现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包孜东墓地,可以称为包孜东型。原料选用石板,整体稍作加工,大多数的面保留了自然剥离的状况,形状不规则。该型鹿石一般在碑体上部雕刻圆环,不见连点、平行斜线和兵器。有的腰部雕刻了线纹的腰带。
以上我们仅介绍了蒙古国境内一些典型鹿石,以及新疆鹿石各种类型的情况。从目前发表的资料来看,新疆鹿石雕刻的图案风格与蒙古国、南西伯利亚地区和外贝加尔地区鹿石相近,说明它们之间在考古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时代也应该相近。因此,与考古文化相联系的鹿石族属问题,也可以放在一起来考虑。新疆鹿石虽然分布广,但是除阿勒泰地区青河、富蕴两县境内较集中外,其他地区皆发现的比较少,而且相对来说也比较分散。这可能与居民的迁徙以及迁徙的人数不是很多有关,所以表现出分布虽广但鹿石数量较少的现象,在此仅仅作为一种推测。同时说明附属于这一文化的居民主要活动于蒙古国境,以及新疆阿勒泰地区与蒙古相邻的东部两县。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