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随葬石人的含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981
颗粒名称: (一)随葬石人的含义
分类号: K876.2
页数: 2
页码: 243-244
摘要: 一般来说这样的石人具有护身的作用,它代表的是避邪的祖先神灵。无论对生者,还是对死者都有保护的含义。
关键词: 石人 考古 中国

内容

随葬石人主要分布于亚洲草原,从时间上来说都比较早。蒙古瑙罗布林石人,其上部雕刻了一个小孔,可以系绳随身佩戴,应是死者生前所用之物。切木尔切克21号墓石人也是墓葬出土,虽然没有钻孔,但是,可以放在皮袋或其它质地的袋子里,随身佩戴。南西伯利亚的塔什提布石人和贝依石人都属于这一类。这些石人没有雕刻双乳,男、女性别主要依据雕刻的面型等来分辨。一般来说这样的石人具有护身的作用,它代表的是避邪的祖先神灵。无论对生者,还是对死者都有保护的含义。
  古墓沟女性石人虽然雕刻了双乳,但并不夸张,表现的是年青女子,另外,臀部比较明显。这尊石人和一般表现生殖崇拜的维纳斯雕像差异很大。石人的面部器官并没有雕刻出来,而是绘以线条表现。这样的石人特点也不会是表现生殖崇拜的,它和前面介绍的小型随葬石人一样,具有保护死者的意义,也起到了保护灵魂的作用,自然可以称作保护女神。同时,也具有祖先崇拜的意义,表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特点的遗痕。女性石人乳房不发达,身体女性化不强,这可能与草原神话的“姑娘”始祖有关。
  亚洲草原女性随葬石人流行于青铜时代,延续了一段时间,这里看不出社会性质的变化对它有什么影响,这或许就是亚洲草原文化的特点,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看不出明显的界线,即使到了很明显的父系社会,女性的地位也并没有完全丧失,仍然具有很高的地位,受到崇拜。另外,在石人雕刻上,不重视身体部分的雕刻,而主要是雕刻面部,人物的面孔雕刻有的又表现出隐形形式,这与草原居艮的宗教意识有联系。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