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南西伯利亚、中亚以及新疆公元六世纪以来的石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978
颗粒名称: 蒙古、南西伯利亚、中亚以及新疆公元六世纪以来的石人
分类号: K876.2
页数: 3
页码: 240-242
摘要: 蒙古、南西伯利亚、中亚以及新疆公元六世纪以来的石人,手执持器物者,一般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右手执杯;另一种是两手抱器皿。另外,还有雕刻鸟(或为鹰)的,也有相当一部分石人雕刻了刀、剑等兵器。
关键词: 石人 考古 中国

内容

蒙古、南西伯利亚、中亚以及新疆公元六世纪以来的石人,手执持器物者,一般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右手执杯;另一种是两手抱器皿。另外,还有雕刻鸟(或为鹰)的,也有相当一部分石人雕刻了刀、剑等兵器。
  对石人右手所执之杯,克兹拉索夫曾作过解释,认为是饮器⑰,可以称作为酒杯。并且指出,事实上这里任何神秘都是不存在的 ,只要明白石人是作为追悼中替代的是死者本人,正在参加追悼的丰盛筵席,这样,对它的用途就很容易理解了。从阿斯赫特石人雕刻情况,以及铭文来看,石人是由前来参加追悼活动的人雕刻的,刻石上的三个人也都是这一活动的参加者,死者的亲属和朋友与他们共进酒宴,举杯饮酒。从一些民族志的资料来看,举行这一活动时,在石人前面点起篝火,亲戚朋友围坐篝火周围, 并且认为死者的灵魂也参加了宴席,是通过篝火的气味和气体来得到食物和饮料。哈卡斯人经常将盛酒的长颈袋囊留在墓地,而且放有喝酒的杯或碗。图瓦有一尊石人上还雕刻了人物饮酒的场面,石人腰带下面雕刻了两个人,其中一人手持盛酒的器皿,而另一人垂手,面向盛酒的皮囊,可能是司酒者。雕刻盛酒的皮囊,是表示为死者准备了许多酒,以保障他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有酒喝。类似的石人在哈萨克斯坦也有发现,万诺夫卡石人就是一典型的实例,不过司酒者雕刻的很小,手里执着酒壶,表现的也是喝酒场面。
  这一类以手执杯的石人,大都为男性。而作为双手抱器皿石人,若将其手中的器皿完全推测为酒器,就不一定很合适了,因为有的器物很大,又不像是草原居民的存酒器(草原居民大多以用皮囊来储酒)。并且这类石人男、女性都有,所以,把这种器物解释为丰产的象征物,较为恰当。
  许多石人以执握或垂挂兵器为特征,这无疑是反映了草原居民的尚武精神,也是当时武士服饰的表现。从一些与此类石人有关系的墓葬的发掘情况中看到,死者为全身武装的将士。此类石人手执之刀、剑不一定是作为战争神的象征物,而仅仅在表现人们所崇拜的对象为一将士而已。
  这一时期的石人中,也发现有雕刻鸟的形象的,一般是鸟被托在石人的手上。已知古代草原中曾存在以鸟为图腾的民族或部族, 鬼方的祖先崇拜就是鸟,即翟鸟。托在石人手上的鸟,所表现的是死者的灵魂。西伯利亚和中亚一些居民都有这样的观念,认为死者的灵魂之一最后要转变成鸟,隐藏于整个埋葬时间,而后离开,再到彼岸的世界。古代突厥碑文中常常谈到某一死者时,言及他没有死,就说是“飞走了”。
  阙特勤头雕像的冠上面也雕刻了一只鸟,作展翅欲飞状。阿斯赫特刻石上的鸟雕刻在印记上部,呈立状。看来雕刻的位置有一些差异,然而表现的可能都是灵魂鸟的含义,这一点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