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人与遗迹关系的认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963
颗粒名称: 一、石人与遗迹关系的认识
分类号: K876.2
页数: 4
页码: 236-239
摘要: 一些石人是墓葬出土的,如瑙罗布林山石人、古墓沟石人、切木尔切克21号墓石人等,从报导的资料来看都是随葬于墓室的,所以,可以称作随葬石人。
关键词: 石人 考古 中国

内容

一些石人是墓葬出土的,如瑙罗布林山石人、古墓沟石人、切木尔切克21号墓石人等,从报导的资料来看都是随葬于墓室的,所以,可以称作随葬石人。
  随葬石人,一般都比较小,有的小石人上钻有孔,适宜于随身携带。相似的石人,如前所述在新疆还有西地石人和呼图壁石人, 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小型石人有塔什提布石人和贝依石人,虽然已发表的一些资料并没有反映它们的出土情况。然而,根据当时草原居民的生产方式,以及游牧的生活条件,仍可推测出这些石人有可能就是墓葬的随葬品。当然,小型石人不一定是专门给死者制作的,也可以是生前随身携带,在偶然的情况下被遗失,也是很有可能的。然而,人死之后随主而葬,这也是事实,不过要与专门作为随葬而制作的物品区别开来。小型石人是生前随身携带的,这除了从石人钻有小孔,利于系绳佩带的特点来认识外,在库赖、图雅赫塔和卡坦达墓葬中发现了盛装石人的小袋,也能说明这一问题。以上这些现象反映出,那些小石人无论是主人生前随身携带,还是随主下葬,其用途应该是一样的,而且最终都要随主埋葬,这自然与石俑的含义完全不同了。
  与小型随葬石人相对的就是大型石人,相当多的大型石人目前仍然立于墓地,可以将它们称作墓地石人。南俄草原发现的大多数石人为墓地石人。亚速海北岸青铜时代的墓地石人,虽然部分已倒卧被淹埋,或挪作它用,然而也保留了较完整的埋葬关系,能够说明它们原来就是立于墓地的石人,与墓葬地表遗迹构成了组合关系。早期铁器时代石人也是立于墓地的,然而对一些具体情况,诸如石人的方向等,还缺少清楚的了解。钦察石人墓经过发掘,证实它们常常立于墓室中央位置,有的墓地男、女两性石人并立。这些都能说明,大型墓地石人是专门为死者雕刻的。
  米努辛斯克盆地发现的青铜时代大型石人,因破坏严重,而使研究者难以判断其是何种石人,例如,有的人认为这些石人与墓葬没有关系,是树立在草原上的露天石人;但有的人却认为与墓葬有联系,应属于墓地石人,塔兹明类型石人就属于这一类。我们赞同后一种观点,认识石人与其遗迹的组合关系,不是通过其破坏后的情况来判断,而应该是寻找其保存完整的组合关系来推断 。其中部分塔兹明类型石人,确实是发现于墓地,而且也表现了时代上的相对吻合。
  前苏联学者叶芙秋霍娃曾介绍过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六世纪以来石人墓发掘的情况,指出石人是竖立在祭祀石堆附近,石堆下面埋着牺牲的残余,有动物的骨骼、祭祀灰烬和各种器物。吉谢列夫介绍的主要是石棺墓的情况,石棺内往往见有砾石块,在石棺的中部发现径长0.4 —0.5米的小坑,深约0.6米,坑里面填满了灰烬,炭屑和烧过的石块,也有埋木头的。并且认为石人遗迹具有祭祀的意义。
  库巴叶夫的研究比较重要,他将阿尔泰边疆区的石人墓进行了分类,划分出了五种形式⑦:1.库德尔戈斯克类型,是组合型石棺, 相互集合毗连;2.亚孔乌尔类型,石棺组,有立石;3。尤斯特德类型,独立石棺,石棺中部立有木柱;4.乌兰德日克类型,石棺中部有石柱或者巨砾;5.阿尤京斯类型,石棺有围墙和围沟,为贵族墓葬。
  蒙古方面介绍的石人遗迹,一般都认为是墓葬,有些贵族或可汗墓地还残留了殿堂一类的遗迹。另外,内蒙古发现的石人墓也大都是石棺墓。
  关于中亚地区这一时期的石人遗迹,情况不太清楚,正如弗鲁姆金指出的,“突厥人除了所谓石人外,没有留下别的古物”气不过,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发现石堆石人墓,经发掘发现了一些灰烬。
  新疆石人遗迹的发掘资料,反映了确实存在墓地石人的事实,切木尔切克石人墓的发掘,说明了新疆青铜时代已出现了墓地石人 ,延续至铁器时代。墓葬里出了人的骨架、陶器、石器、青铜器和铁器等。另外,对温泉和温宿石人遗迹的发掘,也证明了是石人墓。
  如果仔细地考察公元六世纪以来的石人遗迹,无论在蒙古地区,还是南西伯利亚,以及中亚、新疆、内蒙古,它们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存在墓地石人。毫无疑问,可以将它们列入同一概念的墓地石人文化范畴。墓地立石人这一习俗,在亚欧草原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仅仅因为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为破坏(包括挪作它用和改制等),以及埋葬习俗上的一些特殊习惯(火葬等),而使人们无法很清楚地认识它们的本来面目而已。
  史料记载突厥人葬俗为:“择日,取亡者所乘马及经服用之物,并尸俱焚之,收其余灰,待时而葬。春夏死者,候草木黄落;秋冬死者,候华叶荣茂,然始坎而埋之”,另外,黠戛斯人也是火葬,“火葬,取其骨,逾年而为坟墓”。仆固人也习惯于火葬。像这样一类葬俗,自然也就很难留下什么东西了,这一点与前苏联学者介绍的南西伯利亚石人墓埋葬情况是相符的,不能将其石人遗迹仅仅认为是祭祀遗迹。
  根据这些考察研究情况予以归纳,亚欧草原石人的用途初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随葬石人和墓地石人,考察石人设置的处所及其方式,对于研究其作用是有意义的,正如在特里波列文化中㉓,将人的雕像放置在供物器或灶旁,人们便推测它为灶神;而在辽宁建平牛河梁建筑遗址中,发现了泥塑人物像,人们就认为这一建造是“女神庙”一样㉔。然而情况还不完全是如些,因为在对石人的实际调查中,也发现了设置所相同而意义不尽相同的情况,所以要对石人的作用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还必须从有可能进行研究的各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了解石人手中执持的器皿,它也是认识石人用途内涵的条件之一。

附注

㉒G・弗鲁姆金著、黄振华译:《苏联中亚考古》,198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 ㉓А・л・蒙盖特:《苏联考古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室译,1963年。 24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克尔木齐古墓发掘简报》《文物》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