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社会性质的历史变化对石人雕刻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875
颗粒名称: 5.社会性质的历史变化对石人雕刻的影响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页码: 204-205
摘要: 草原地带虽然是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生产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并且影响着上层建筑的结构,以及变化速度。然而这一带同样也经历过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而后进入铁器时代。
关键词: 石人 考古 中国

内容

草原地带虽然是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生产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并且影响着上层建筑的结构,以及变化速度。然而这一带同样也经历过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而后进入铁器时代。它们也渡过了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而进入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以及中介的过渡阶段。西伯利亚马尔塔旧石器时代的猛犸牙制成的妇女雕像, 它正体现了妇女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很高,以及生殖观念的神圣化,这种观念的产生和存在,自然与社会性质是相联系的。男性雕像的出现,又表现出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时代的特点。然而考察社会性质仅以石人是不行的,而需要通过能够反映社会性质的各个方面资料,要考虑到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社会关系等问题。在了解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再将信息反馈到石人的研究上,推断石人造型上所遗留的社会烙印,从而对时代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作为石人断代的条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还是作为分期研究需要参考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
  以上所谈的主要是作为分期研究的参考,当然还有一些现象也可以作为相对年代的依据,诸如雕刻工具研究,石垢的颜色等。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