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人帽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762
颗粒名称: (一)石人帽饰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4
页码: 167-170
摘要: 在草原居民的生活中,应该是先有帽,而后有冠。帽主要用以御寒,北方草原地区冬季寒冷,风沙大,夏天早晚温差大,头上都需要戴帽以御寒冷。所以,形成了一年四季戴帽的习惯。现在一些在牧区生活的老人,甚至夏天也戴皮帽,能够起到防太阳晒的目的。草原居民的帽子一般是用兽皮制作,形式多种多样。而冠出现的较晚于帽子,冠戴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与有实用意义的帽子不同。新疆石人中有戴帽者,也有戴冠者,形式存在一些变化。另外,武士型石人有戴盔的,由于雕刻的形式又似帽,所以归入帽类中分析。
关键词: 服饰 风俗习惯 中国

内容

在草原居民的生活中,应该是先有帽,而后有冠。帽主要用以御寒,北方草原地区冬季寒冷,风沙大,夏天早晚温差大,头上都需要戴帽以御寒冷。所以,形成了一年四季戴帽的习惯。现在一些在牧区生活的老人,甚至夏天也戴皮帽,能够起到防太阳晒的目的。
  草原居民的帽子一般是用兽皮制作,形式多种多样。而冠出现的较晚于帽子,冠戴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与有实用意义的帽子不同。新疆石人中有戴帽者,也有戴冠者,形式存在一些变化。另外,武士型石人有戴盔的,由于雕刻的形式又似帽,所以归入帽类中分析。
  1.冠明显能看出戴冠的石人有:小洪那海石人、空古尔布拉克石人、库克铁列克石人,共3尊。这3顶冠基本是两种样式,即小洪那海式冠和库克铁列克式冠。
  小洪那海式冠,其顶呈弧形,比较浅,冠沿雕刻出宽边,冠前正中饰重圆图案。这与新疆一些石窟中公元七一九世纪壁画的菩萨冠饰相似,类似的冠也见于一些菩萨雕塑中。而在其它地区石人尚未发现很相似的冠,位于蒙古国的阙特勤雕像头上也有冠,但比较高(阙特勤卒于公元731年)。石人头上戴这种冠,应该是地位比较高的人的雕像,同时,也反映出受了佛教思想及艺术影响。佛教艺术中,这时的国王、王子等戴菩萨冠,和佛经中所说的转轮王是一样的从蒙古阙特勤雕像戴冠的形式来看,小洪那海石人所代表的身份、地位也很高,可能是西突厥汗国内重要人物的雕像。
  库克铁列克式冠,这是一种立三角形纹饰的高冠,空古尔布拉克沟口石人,很明显地也是这一形式的冠,仅仅三角纹小一些。戴这种冠的石人,在北方草原石人中尚未发现,而在七河流域的克秦叶刻明石人中存在。这种冠在石人中出现比较晚。相似的冠饰见于蒙古统治的元代时期,《世界文化史大系》中的一幅画面上表现有戴这种冠的侍女②,侍女立于成吉思汗夫人身旁。冠名可能是三山冠,据明、瞿佑《剪灯新语》引《申阳洞记》唐大历二年陇西李生曾梦见一神,据案而坐,顶三山冠,前面耸三条直柱,中间一柱特高,左右二柱略低,而且这种冠在汉代已出现了。
  三山冠也见于九世纪以后回鹘时期吐鲁番石窟壁画中,一般都是男性戴这种冠©。女性戴这种冠出现的比较晚,可能到了十世纪以后。库克铁列克石人和空古尔布拉克沟石人,从面部特征看,很像女性,没有雕刻髭,眼、鼻都比较细、窄。
  2.帽雕刻帽子的石人相对要多一些,式样也有些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乌求布拉克式、喀依纳尔式、上小份子式、加勒赛沟式、斯木塔斯式、阿勒泰3号石人式、森塔斯湖2号石人式等。
  乌求布拉克式帽,这是一种风帽,帽顶有两个高起的立耳。从石人面部雕刻情况看,两侧还应该有帽耳之类的东西。托干拜石人的帽子也属于这一类,然而,立耳不是很尖,呈半圆浮起。在我们所见的资料中,其它地区石人中尚未发现,应该说是一种地方形式。
  这两尊石人皆为女性,当是女性帽。乌求布拉克式帽是仿动物的耳朵,或者是角的样式而制作。这一点与米努辛斯克盆地青铜时代一些石人,雕刻了动物耳朵和角的含义应该是一样的,具有祖先图腾崇拜的意义,而且与人面的女性相结合。这对北方草原居民帽子的起源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喀依纳尔式风帽,其一号墓地的两尊石人帽饰比较明显,而且典型。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头上戴了帽,其颈部的三角纹应该是风帽的下部边饰,有点类似哈萨克妇女戴的”克米谢克”。帽子呈直筒形套在头上,面部开洞,露出五官。如是,可以考虑类似于这样的雕刻都是表现这种帽饰的结果,像切木尔切克2号石人、18号石人等。女性帽饰边缘饰三角纹,而男性则没有,为素面。
  上小份子式帽,这是一种螺旋形的帽子。帽体上刻有凸棱纹,向上逐渐变小。切木尔切克21号墓随葬石人,也应该是这一种帽子。其它地区没有发现典型的此类帽式石人。河南省洛阳出土的西周时铜车辖人像的帽饰与此相似。可见这种帽子出现的比较早。新疆出土文物中,北疆地区常见的一种石杵形石器,其上部往往雕刻成这种形式。这种帽饰像高车人的帽子,《魏书·高车传》记载:妇女“萦屈发鬓而缀之,有似轩冕”之状。但是,从上小份子石人雕像看,有髭,应该是男性。中亚地区石人中,有相似帽子的,但是内收不明显,可能是这一式样演变的结果。
  加勒赛沟式帽,为小圆顶帽。戴这种帽的石人有4尊,除加勒赛沟石人外,还有昭苏6号石人、呼图壁随葬石人、博乐市苏理科克1号石人。其中苏理科克1号石人帽子的小圆顶,位置有些偏,而其它的都在头顶中央位置。类似的帽子,在蒙古、图瓦、阿尔泰边疆区石人中都有发现。戴这种帽的墓地石人皆为男性,比较典型的,如加勒赛沟石人和昭苏6号石人,皆为武士形石人。这可能是一种头盔形式,似乎是源自一般的帽式,而后发展成为一种头盔。从蒙古、图瓦、阿尔泰边疆区的石人情况看,也是这样。这种石人,大多数佩挂刀、剑等兵器。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草原战将头盔的形式了。
  斯木塔斯式帽,梯形帽。帽子面上饰以竖条带纹,窄边,较浅。
  从形式上看,比较复杂。蒙古巴彦乌列盖3号石人的帽子与此相似,是非武士石人的帽饰。时间出现的应该晚一些,可能不会早于公元七世纪,与小洪那海石人的年代差不多。
  阿勒泰3号石人式帽,尖圆顶式帽。帽子比较高,两侧可能有护耳。伊犁地,库居尔沟石人帽子也与此相似,可以划为一类。戴这种帽子的石人在蒙古、阿尔泰边疆区石人中也有发现,顶或尖或尖圆,形式稍有些变化。这种帽子产生的时间比较早,一般说的尖帽塞克,戴的也就是这种帽子。新疆出土的唐代泥塑中,所谓胡人俑,也戴这种帽子,不过显得要高而尖一些。从新疆这两尊石人雕刻的情况看,应是一种武士帽,它可能源自早期的尖帽,而又有一些变化,形成了头盔的一种形式。
  森塔斯湖1号石人式帽,梯形风帽,石人雕刻出了面部轮廓,面部两侧好像包着东西。为女性式帽。代吾松其石人的帽子也与此有些相似,不过石人其它方面的雕刻,差异比较大。这种帽子在其它地区石人中,没有发现很相似的。
  新疆石人的冠帽现可分辨清的主要有这些形式,从中可以看出来,冠帽有着区别,男女性石人的帽子也不一样。另外,武士石人有的雕刻出了头盔。非武士石人戴着一般性帽子。不少的石人是以刻石顶部高出部分来表现帽子,而石人刻石的自然形态情况比较复杂,在此不作更多的分析。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