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713
颗粒名称: 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人
分类号: K876.2
页数: 2
页码: 142-143
摘要: 墓地石人主要发现于和静县境内,有奥巴尔墓地石人、巴音郭楞墓地石人和代吾松其墓地石人,共3尊。若羌县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墓葬随葬石人1尊。
关键词: 石人 考古 中国

内容

墓地石人主要发现于和静县境内,有奥巴尔墓地石人、巴音郭楞墓地石人和代吾松其墓地石人,共3尊。若羌县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墓葬随葬石人1尊。
  奥巴尔墓地石人墓地在巴音布鲁克区巴音郭楞乡阿尔夏特村西10公里处,地处河流交汇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水草肥美。墓葬为圆形环石圈墓,直径5米。圈内散见砾石,石人距墓葬3米,面东。
  石人有些倾斜,露出地面高0.8米,宽0.38米。刻石呈长方形,弧顶,颈肩分界不明显。头圆,长方形脸型,眉弯, 麦粒形眼睛。鼻子窄而翼部稍宽,髭呈八字形。嘴弧形浮起,启口。颧骨比较明显。另外,左手执牛角状杯。石体剥蚀较严重(图版253—Eh—3)。
  巴音郭楞墓地石人墓地在巴音布鲁克区巴音郭楞乡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位于独库公路西侧。墓葬为南北相连的两个大土墩墓,直径皆为4. 65米,高1.1米。石人立于墓葬南面,面向东。
  石人高1. 8米,宽0.48米。刻石呈长方形,斜顶,剥蚀严重。仅能看出面部五官,面部浮起,眼睛圆,鼻子呈渐宽形式,翼宽明显。刻石没有表现出颈肩分界(图版252—Eh—2)。
  代吾松其墓地石人墓地在克尔古提乡浩尔哈特村境内,为石堆墓,曾发现墓室有两块大石板。
  石人高1.9米,宽0.51米。刻石长方形,颈肩分界明显,头上帽饰呈梯形,脸面有些圆,弧眉,窄而长的鼻子,小口 。颈部刻有环状项饰,两臂屈于腹部,手作抱器皿状。刻石风蚀,细部不清,面部有些内凹,浮雕五官(图版254— Eh—4)。
  古墓沟随葬女性石人 墓地在若羌县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石人出自被称为“第一种类型”墓葬中,地表无环形列木,经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3800年。
  石人高0.275米,宽0.11米。刻石为白色细砂岩质,颈肩分界明显,束腰明显。肩以上为倒梯形脸型,上宽下窄,弧角。隐约见有黑色横竖线条,以示眼、鼻、口等。肩圆而宽,颈胸部饰以折线条,平行排列,疑为项饰。胸部浮起两个圆形乳房。束腰带为素面。表现出了稍圆的臀部。现藏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图版251—Eh—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