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南俄草原十一一十三世纪石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68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南俄草原十一一十三世纪石人
分类号: K876.2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在南俄草原分布着一种双手抱器物石人,男、女性石人都有发现。石人一般分坐式和立式,典型的女性石人具有华丽的装饰,包括头饰和服饰等。斯塔夫罗波尔别什巴吉村墓地经过发掘,发现石人是立于墓的中部,石人基部两侧各埋葬一人,人体有些弯曲。另外,在青铜时代墓地的上部建筑遗迹中也发现了男、女性石人残像,显然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
关键词: 石人 考古 中国

内容

在南俄草原分布着一种双手抱器物石人,男、女性石人都有发现。石人一般分坐式和立式,典型的女性石人具有华丽的装饰,包括头饰和服饰等。斯塔夫罗波尔别什巴吉村墓地经过发掘,发现石人是立于墓的中部,石人基部两侧各埋葬一人,人体有些弯曲。另外,在青铜时代墓地的上部建筑遗迹中也发现了男、女性石人残像,显然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
  斯塔诺利乌希科夫村女性石人发现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地区。通高2.65米,头著高顶帽,脸呈圆形,眼睛、鼻子和嘴都很清楚。颈部饰以项饰,手腕雕刻了手镯。双乳下垂,束腰,著裙,还雕刻出了双腿(图版141—D—2)。
  库班河男性石人通高为2.1米。头著尖顶小帽,脸型方圆,眼睛和鼻子都很清楚,蓄八字胡。石人穿长衣,服饰上刻以纹饰,也雕出了双腿(图版140一D— 1)。
  有一尊不知详址的石人,帽子饰以凸棱的带状纹饰,眼睛和鼻子也雕刻的很清楚,蓄八字胡。胸肩部也以窄带条纹装饰,两臂屈,双手抱长方形器物。石人还雕刻出了双腿,大腿部雕刻的很粗,类似鸡腿形,并饰以带状纹饰(图版144—D—5)。
  另外,有的男性石人佩饰兵器,女性穿裙。裙一般比较短,饰以花边。石人面部特征具有典型蒙古人种特点,脸面相对要宽,颧骨明显。
  目前,这类石人有相当一部分藏于前苏联各博物馆,如扎波诺日斯、德聂伯彼得罗夫斯克、赫尔逊、莫斯科、克拉斯诺达尔等博物馆都馆藏了这类石人。石人虽有些共同的特点,但是,也能看出其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期:早期石人一般雕刻的相对比较简单,有的也雕刻出了帽饰,头、面等,但是,大多没有雕刻出双腿。女性石人,胸部双乳开始出现。双手抱有长方形器,少部分也没有雕刻器物。时间是公元十一世纪。
  中期石人服饰慢慢向复杂化发展,直到完善。雕刻双腿及腿饰等。女性帽子是高锥状方体形、梯形顶等,颈饰也很复杂。男性一般是小尖顶帽,颈肩和腿上的带饰是中期偏晚时开始出现的。时间为公元十一世纪末一十二世纪末。
  晚期石人趋于退化,腿、两手臂随之消失,女性双乳垂的相当长。男性帽饰呈小圆帽。时间为公元十三世纪。
  这样的演化关系,得到了顿河下游和伏尔加河下游的墓葬资料证实。断代是根据地层、遗物来推测的。
  南俄草原墓地石人出现较早,最早在青铜时代,后经早期铁器时代。此后曾长期消匿,直到公元十一世纪再度兴起 。这一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