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俄草原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459
颗粒名称: (三)南俄草原段
分类号: P941.75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欧洲草原和亚洲草原北部以乌拉尔山南部山地为界,南部是图兰平原。土尔盖谷地将哈萨克丘陵和南乌拉尔分开。南俄草原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境内,延伸到了乌克兰,也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
关键词: 自然地理 草原 自然区域

内容

欧洲草原和亚洲草原北部以乌拉尔山南部山地为界,南部是图兰平原。土尔盖谷地将哈萨克丘陵和南乌拉尔分开。南俄草原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境内,延伸到了乌克兰,也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俄罗斯平原的南部,沿黑海和里海北岸一带,平原上丘陵、低地交错,有黑海低地草原、乌拉尔山南草原、伏尔加河草原以及顿河下游草原。南部是高加索山地,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大部分是高山,兼有高原和平地。南俄草原属于干燥的大陆性气候。
  亚欧草原最基本的特征是:黑土和暗栗土上的草木植被(主要是禾草植物)占优势。大陆性干旱或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少,分水岭一带没有或缺少森林,典型的动物有黄羊、旱獭、野兔、黄鼠、野骆驼、野驴、野马等。
  虽然亚欧草原位于大陆的深处,无法受到南来暖流或北冰洋海风的影响,干燥的气候使沃野限于局部,然而草原丰富的资源,长期以来成为游牧民牧放羊马牛驼的地方,草原居民以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
  由地理条件决定的亚欧草原生态环境及居民的活动,产生和发展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经济文化。在西伯利亚、蒙古、内蒙古和南俄都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同时也发现了中石器时代的ー些遗址,说明居民由狩猎、采集经济过渡到了狩猫、渔猎经济。约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出现了农业,而这一经济形式并不适合于亚欧广大草原的发展,仅成为向牧业发展的过渡性生产方式。就在这一时期居民开始了饲养家畜,到了新石器时代晩期加剧了向牧业过渡的速度。青铜时代是亚欧草原经济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以动物纹样为特点的草原青铜文化,并且得以发展,走上了草原游牧文化的道路。
  所谓亚欧草原文化,其实是指以游牧经济为基础,表现居艮马背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表现在衣食住行、文化艺术,而且也反映在宗教生活方面,正如农业居民的青铜文化文明、铁器时代文明一样。如果说,农业居民对种植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话,那么,草原居民则对畜牧业的发展有着突出的成就。青铜时代是它的发展阶段,铁器时代使得它强盛起来。
  亚欧草原文化源远流长,生活在亚欧草原上的古代居民,东来西往,相互交流,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文化。本书以亚欧草原丝绸之路为线,草原墓地石人为对象,探讨草原居民文化发展的脉络。草原墓地石人,是起自青铜时代延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代表性考古文化现象之一,历来使世人注目。通过对它的研究,不仅体会到亚欧草原居民文化的潜在联系,同时也能看到时间的差异,和不同民族在同一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特点。另外,鹿石和青铜鍑也是典型的草原文化现象,鹿石和石人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为此,本书将分章或附章分别介绍。

附注

①《世界地图集》、《中国地图集》中国地理出版社,1987年,1988年;《新疆地理手册》新疆地理学会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