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莫高窟第202窟壁画中的“农作图”与“寺院经济”无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302
颗粒名称: 2.莫高窟第202窟壁画中的“农作图”与“寺院经济”无关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2
页码: 515-517
摘要: 金毓黻先生在解释莫髙窟第202窟“农作图”时说:第二图端坐在右上角的女人,如果她是尼或女冠,当然也是属于寺院经济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对立的一种形象。如上所述,莫高窟第202窟送饭妇女的上方,也有一位比丘坐在上面,下面跪两人;在“打场图”的上方,有两人跪在一把椅子前面。而且这两幅画面在该窟《弥勒经变》 的左右两边对称出现。这正是“供养四方僧”“供养佛法僧”“持戒不犯”等供养场面。前面已经提到,所谓“端坐在右上角的女人”,正是 “农作图”中送饭的妇女。她的衣着打扮与画面中从事粮食装袋的两个妇女完全相同。莫高窟第116窟 (盛唐)(图7),莫高窟第129、159、 202,205,240,360,386 窟以及榆林窟第38窟等(五代)的“农作图” 中,都有妇女到田间地头、场上送饭的生动画面①。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金毓黻先生在解释莫髙窟第202窟“农作图”时说:第二图端坐在右上角的女人,如果她是尼或女冠,当然也是属于寺院经济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对立的一种形象。
  如上所述,莫高窟第202窟送饭妇女的上方,也有一位比丘坐在上面,下面跪两人;在“打场图”的上方,有两人跪在一把椅子前面。而且这两幅画面在该窟《弥勒经变》 的左右两边对称出现。这正是“供养四方僧”“供养佛法僧”“持戒不犯”等供养场面。前面已经提到,所谓“端坐在右上角的女人”,正是 “农作图”中送饭的妇女。她的衣着打扮与画面中从事粮食装袋的两个妇女完全相同。莫高窟第116窟 (盛唐)(图7),莫高窟第129、159、 202,205,240,360,386 窟以及榆林窟第38窟等(五代)的“农作图” 中,都有妇女到田间地头、场上送饭的生动画面①。
  图7农作图(手绘)莫高窟第116窟从以上几个画面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弥勒世界”的所谓“一种七收、 用工甚少、所收甚多”和“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的美妙幻景。而恰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担任盩厓县尉时写的《观刈麦》的描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曰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②白居易的诗和敦煌壁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真实、生动的描写了当时劳动人民在收割时节的辛苦情景。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