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朗巴朗增拉康造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16
颗粒名称: 5.朗巴朗增拉康造像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4
页码: 350-353
摘要: 朗巴朗增拉康造像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帮达乡然堆村朗巴朗增拉康佛堂内(图18)。大日如来居于殿堂中后部,前方左右两侧自内而外各排列4尊菩萨。此外, 大日如来背后与佛堂后壁之间、茶房遗迹与十二因缘殿之间的墙脚下堆放有一些造像残块。造像身体各部位残块13 件、狮座残块3件、莲座残块1 件。另外,还有早期建筑的柱础残块3件。造像及残块主体皆圆雕而成,辅以浅浮雕和阴线刻画细部。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朗巴朗增拉康造像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帮达乡然堆村朗巴朗增拉康佛堂内(图18)。大日如来居于殿堂中后部,前方左右两侧自内而外各排列4尊菩萨。此外, 大日如来背后与佛堂后壁之间、茶房遗迹与十二因缘殿之间的墙脚下堆放有一些造像残块。造像身体各部位残块13 件、狮座残块3件、莲座残块1 件。另外,还有早期建筑的柱础残块3件。造像及残块主体皆圆雕而成,辅以浅浮雕和阴线刻画细部。
  大日如来头裹筒状高髻、 戴三叶冠,戴耳饰、项饰,身着三角翻领阔袖袍服、腰束帯,脚穿靴,法界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束腰须弥狮子座上(图19)。
  造像本体及座保存基本完整,但头光和身光不存,现存像体、仰莲座、须弥座上层、须弥座束腰部分、须弥座下层、四角蹲狮几部分,各部分之间以榫卯相接。八大菩萨头裹筒状高髻或髙髻外戴胡帽,戴耳饰、项饰,身着三角翻领阔袖袍服、腰束带,脚穿靴,游戏坐于高台式仰覆莲座上。造像本体及座基本完整。头部除右侧第3、4尊保留原菩萨头部外,其余6尊菩萨的头部皆为后修。头光已不存,现存像体和仰莲座、覆莲座三部分,各部分之间以榫卯相接(图20、21)。
  造像所在地以北约200米处发现一块古藏文石刻碑,字体古朴,属于吐蕃时期八大字体之一的“串珠体”,是典型的吐蕃碑刻字体。由于保存状况较差,仅可辨第2行的“央(dbyang)之本尊神”以及第3行的“一切圣者和世间……”®。另外,在发掘清理古藏文碑的过程中,于堆积物内发现有两块板瓦残块,与在朗巴朗增拉康周围发现的板瓦残块风格一致。据此推测,此碑文内容很可能为造像题记,不排除其与朗巴朗增拉康造像有关的可能性。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