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师入甘前的准备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918
颗粒名称: 第二师入甘前的准备概况
分类号: K294.2
页数: 2
页码: 129-130
摘要: 一九二五年夏,刘郁芬接到入甘命令后,就开始做准备。首先要决定的是行军路线和设站补给的问题;再则是准备一部分将来到甘肃接掌财政和经济的人员;另外则是对当时在甘肃各实力派,特别是回族的实力派进行了解和怎样设法打通关系的问题。
关键词: 文史 资料 甘肃统治

内容

一九二五年夏,刘郁芬接到入甘命令后,就开始做准备。首先要决定的是行军路线和设站补给的问题;再则是准备一部分将来到甘肃接掌财政和经济的人员;另外则是对当时在甘肃各实力派,特别是回族的实力派进行了解和怎样设法打通关系的问题。
  当时甘肃有八个镇守使,回、汉各占一半。其中实力比较大一些的,汉族中是陇东的张兆钾,陇南的孔繁锦;回族中是西宁的马麒,凉州的马廷勷和宁夏的马鸿宾,以及驻石咀山的马鸿逵,另外还有陆洪涛的一个师驻兰州。马福祥担任西北边防会办,这在打通甘肃回族实力派和求得谅解上是能起一定作用的, 况且马鸿逵部驻在石咀山,扼守着宁夏北边的大门,这个关口是能够很容易通过的,马鸿宾那里当然没有问题,因为马鸿逵是马福祥的儿子,马鸿宾是马福祥的侄子。而且还可以在宁夏作一次休息和补充。汉族实力派中的孔繁锦不是甘肃人,他在陇南一带为了巩固自己现有的势力,自己搞自己的,没有什么更大的野心。张兆钾的野心比较大,他很想有机会掌握全甘的统治权,对国民军是取敌视态度的。剩下来的就是陆洪涛自己兼领的第一师,这部分队伍,将是国民军进驻兰州后,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包头至兰州约两千里的旱路,其间大部分是荒漠地带,交通极不方便,象西北军第二师近万人马的队伍要通过这样的路, 以往还是罕见的。第二师当时选定的进军路线是从包头经五原、 磴口、石咀子、宁夏、中卫、一条山到兰州,基本上是沿着黄河的左岸前进的。其间要经过磴口和沙坡头两段沙漠地带,这两处因为风沙流动的缘故,没有一定的通路,往往一夜狂风之后,第二天要走的路已经示是头一天的路了,这也是第二师入甘时的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因而在这两处设立补给站时,除先用皮袋预储饮水外,每天还得派出侦察道路的人员,沿路设标,引导部队前进。另外,还暗中派了一部分参谋人员先到兰州,把有关军事方面的材料进行蒐集,准备入甘时的参考。
  随同第二师入甘的还有一部分党政工作人员和财经人员。如当时的宣侠父和钱青泉都是共产党员,郑道儒是从美国留学回、 的,马登洲是从日本留学才回来的,杨慕时管财政,沙明远是冯玉祥的幕友,另外还有西北银行的行务人员等。
  为了充实兵员,刘郁芬派了一部分豫、皖、鲁籍的军官分别到他们的原籍去招兵。每个人带来的人数并不一样,有多有少,但这些新兵和那些去招兵的军官,非亲即友,所以招来的新兵都能安心入伍,很少有开小差的。因为冯玉祥的部属豫、皖、鲁籍的比较多,每次补充兵员都是用这个办法。他对新兵的选择十分严格,凡是不带辫子的他都不要,他生怕“兵油子”混进他的队伍里,把恶习传染给别人。他常用很得意的语气对他的官兵们讲: “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实际上,这种办法完全是为了便于他的驾驭。可是另一方面也就形成了好些小宗派,造成后来各立门户、自行分裂的恶果。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81.2

本文记述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概括了王维舟同志在庆阳的几件事、参加红军长征前后的回忆、我在抗大学习及参加党在兰州地下工作概况、王孝锡烈士事略、梁干丞同志被捕前后、梁干丞同志之死、梁干丞烈士回忆片断、罗云鹏同志在狱中的斗争、国民军入甘及刘郁芬在甘肃的军事活动、刘郁芬与河州事变、国民军第二师入甘和刘郁芬在甘肃的统治、西北军兰州战役和进占陇南经过、我所知道的马廷贤、马廷贤在陇南的暴行马廷贤攻陷天水见闻、马廷贤部暴行目睹记、马廷贤部屠礼县追记、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伪甘肃省政府西逃及投诚经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