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吴佩孚在兰州的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814
颗粒名称:
三、吴佩孚在兰州的活动
分类号:
K815
页数:
3
页码:
112-114
摘要:
以马文车为首的甘肃临时省政府,对吴佩孚的迎拒问题,主要是以雷中田的“马首是瞻”。雷自发动政变,扣起马鸿宾后,由于内部的矛盾(主要是雷与高振邦等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形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因而在接到吴由天水发出呼吁和平解决争端的文(十二日)电后,即决定迎吴来兰。
关键词:
人物
吴佩孚
社会人物
内容
以马文车为首的甘肃临时省政府,对吴佩孚的迎拒问题,主要是以雷中田的“马首是瞻”。雷自发动政变,扣起马鸿宾后,由于内部的矛盾(主要是雷与高振邦等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形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因而在接到吴由天水发出呼吁和平解决争端的文(十二日)电后,即决定迎吴来兰。而吴也极想利用调停雷马纠纷的机会,拉拢地方实力派,以作自己的政治资本。因此他到天水之后,即派代表金殿甲(号选三)、何占鳌、马世祥等到兰州活动。一时追踪往迓者,颇不乏人。雷中田、高振邦等也派代表是豪、原志诚、李彬(号质存)等先后前往天水迎吴。临时省政府特拨招待费三万元,组织筹备会,筹设了“吴上将军行辕”。
吴佩孚和他的眷属、随员等一行二百余人,于十月二十六日从天水起身,经陇西、渭源、临洮等县,于十一月七日下午抵兰,在各界的热烈欢迎下,下榻行辕。主要随员有参谋长张方严,处长刘泗英、白品清、赵子宾、郑伯庸等。
吴佩孚到兰第三日,即和平解决了雷马纠纷,在十一月十日清晨,由高振邦派人送马鸿宾出城到他的部队驻在地朱家井子。这时兰州各界,对这位没落将军,仍是十分推崇。在吴抵兰的前半月内,各机关团体的欢宴或欢迎会,几乎每日都有。而吴在每个场合,处处表示自命不凡。如在省垣绅学各界的一次欢宴会上点戏时,也取“战长沙”和“牛头山”两出戏中关、岳二公的历史故事,以标榜自己;又如每次讲话,离不了“杨墨之学”、“中庸之道”以及“因果报应”等问题。同时驳斥三民主义为异端邪说,主张应予废弃。在兰州中等以上各学校举行的一次欢迎会上,曾提出以《春秋》代替历史课本;以《诗经》代替唱歌;学生应当读《四书五经》,讲“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的主张。甚至他把历史上甘肃回汉仇恨问题,也归咎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于吴的这些言论主张,当时不但没人反对,并且为了迁就吴的反孙中山思想,在各个欢迎会的程序上,把国民党当时照例规定“向总理遗像及党国旗行三鞠躬礼”的一项亦予取消。
吴抵兰半月以后,欢宴和欢迎会逐渐稀少,而诗歌颂扬之风,又盛行一时。报章上纷纷刊载兰州知名人士廖元佶、李克明、慕寿祺、周应沣等人的诗词,相与传诵;吴也大量赠送自撰的“大丈夫论”、“桃源事记”等小册子;同时在《甘肃民国日报》上逐日发表了自编的“国民务本息争歌”和“民国现象歌”,以扩大影响,借作号召。
吴在忙于应酬的同时,曾派随员刘宜宾、金殿甲偕同甘肃回族人士郭福金前往西宁,与青海代主席马麟进行了洽谈;同时由政治处长刘泗英以四川军人代表名义(刘与邓锡侯关系最深,实际上是邓的代表),和当时在兰州的青、宁、新等省以及甘肃各实力派代表进行洽商后,在十一月十五日发出了由马麟领衔的甘、青、宁、新、川五省将领十八人拥吴出山,共谋国事的通电(原电见附录一)。另有李谦者以“回部全权代表”名义,也同时上书蒋介石、张学良、于右任,主张“拥吴坐镇西北,以解中央后顾之虑”。当联名通电发出后,曾引起各方的重视与揣测。但马麟与马鸿宾等在通电发出后,又向蒋介石、杨虎城去电表示否认。接着,陕军行动入甘,甘肃情势起变化了,这位过时将军“东山再起”的幻想,遂即消失。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辑》
出版地: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写的清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概略,清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起因,民初甘肃省临时议会琐忆,张广建督甘七年,凉州事变与马廷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