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海经》中关于五色水的记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648
颗粒名称: 一、《山海经》中关于五色水的记载
分类号: K210.7
页数: 5
页码: 218-222
摘要: “五色水”是古昆仑的一大特征。既然是一大特征,就要考证出“五色水”究竟为何物。《山海经》中并无“五色水”一词,只是在《西山经》“峚(mí)山”中这样说:“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花而赤实,其味如饴(yí),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生玉膏,其原沸沸汤汤(shāng),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木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lì)精密,浊泽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xiǎng),君子服之,以御不详。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历史探渊 五色水

内容

“五色水”是古昆仑的一大特征。既然是一大特征,就要考证出“五色水”究竟为何物。《山海经》中并无“五色水”一词,只是在《西山经》“峚(mí)山”中这样说:“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花而赤实,其味如饴(yí),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生玉膏,其原沸沸汤汤(shāng),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木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lì)精密,浊泽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xiǎng),君子服之,以御不详。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但在后文中确实出现了“黑、赤、青、黄、白”水的字样。
   1.黑水
   “黑水”在《山海经》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又“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曰不死山”。又“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又“南海之(外)[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又“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海内西经》:“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大荒南经》:“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又“漾水、黑水出西北隅”。
   这些黑水之名,虽然出现在不同的经文中,却记录的是同一河流,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坐标定位是同一个点,它的分经和昆仑概念的分经是同一个坐标,这一点确信不疑。
   中国的“黑河”“黑龙江”地望清楚。吉林有黑土地众所周知。但《山海经》之“黑水”究竟什么样?黑到什么程度?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黑水”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在古昆仑山上。
   古昆仑腹部有大量的“黑土”,水自山中出,又在土上流,水随土色而变,自然变黑,故曰“黑水”。之南,有玄蛇。”又“漾水、黑水出西北隅”。
   这些黑水之名,虽然出现在不同的经文中,却记录的是同一河流,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坐标定位是同一个点,它的分经和昆仑概念的分经是同一个坐标,这一点确信不疑。
   中国的“黑河”“黑龙江”地望清楚。吉林有黑土地众所周知。但《山海经》之“黑水”究竟什么样?黑到什么程度?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黑水”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在古昆仑山上。
   古昆仑腹部有大量的“黑土”,水自山中出,又在土上流,水随土色而变,自然变黑,故曰“黑水”。训》:“禹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层城九重……旁有九井,是其蔬圃,蔬圃之地,浸浸黄水,黄水三回复其源泉。”《左传·隐公元年》引郑庄公誓词云:“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杨伯峻注:“黄泉,地下之泉,此二句犹言不死不相见也。”(图88、图89)
   5.白水
   《大荒南经》:“有国曰颛顼……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说文》曰:“白,西方色也。”《水经》:“白水出朝阳县西。”《山海经》:“朝阳之谷神天吴。”屈原《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楚辞章句》《淮南子》言:“白水出昆仑之山饮之不死。”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时期全图》标注嘉陵江上游为“白水”。《东汉时期全图》标“白马羌”。《秦时期全图》
  标为“白水、白马”。可见“白水”早矣。此“白水”与今西和县《姜席镇水图》“白水”同,与现实相符。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