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凉和北凉王朝西域的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910
颗粒名称: 三、西凉和北凉王朝西域的屯田
分类号: F329
页数: 2
页码: 84-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凉和北凉王朝西域的屯田的研究。
关键词: 西凉 北凉 屯田

内容

北凉敦煌太守李暠是当地大姓。公元400年12月,李暠据敦煌,建立西凉王朝,自称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和凉公。辖有河西走廊。403年,后凉灭亡,西凉占有西域。405年(西凉建初元年),李暠把首府从敦煌迁至酒泉,想号召汉人推翻沮渠蒙逊的统治。但又以“敦煌郡大众殷,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为军国之本”。乃任自己的儿子李让为宁朔将军,西夷校尉、敦煌太守。以“统摄昆裔,辑宁殊方”。次年,鄯善,车师前王派人到酒泉表示臣属。403年西凉代后凉而占有西域。李暠为了广田积谷,统一西域,鼓励屯田,发展生产,使高昌军屯、民屯均有发展。
  公元401年,匈奴贵族沮渠蒙逊杀吕光叛将段业,建立了北凉王朝,都张掖。自称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421年迁都姑臧,改称河西王。同年3月沮渠蒙逊筑坝堵水,冲淹敦煌城,李恂自杀,西凉亡。蒙逊派兵出西域,占高昌。命隗仁为太守,组织屯田。鄯善王比龙入朝于北凉,西域诸国纷纷向北凉称臣朝贡。
  北凉在高昌的屯田,《吐鲁番出土文书》反映了当时军屯的情况。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载有:《兵曹下八屯符为屯兵值夜守水事》。内容是:“右八幢知中部幢,次幢之日,幢共将校一人,撰(选)兵十五人,夜住守水。残将校一人,将残兵值苟(狗)还守。兵曹椽张豫,史在法疆白,明当引水灌西部。司马〓、录事参军悦,功曹史张,典军主簿嘉、五官洿。”此文书无纪年,但同墓出土纪年文书起于西凉建初四年(408年),止于北凉缘禾五年(437年)。再据《北凉义和三年(433年)兵曹条知治幢墼文书》后面押衔也有“典军主簿嘉”。从以上资料判断,出土文书属于北凉义和年号前后,反映了当时高昌屯田的情况。
  “幢”原是指将军驻地的军旗。西晋时大将建有赤幢曲盖。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幢”普遍用作军队编制的一级组织。如北史《螨蠕传》卷98载:柔然军“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北魏也有幢将。《魏书•莫题传》载:莫题“初为幢将,领禁兵”。北凉屯田也采用幢的编制。百人为幢,八屯即有800名屯兵。
  “知中部幢”。即管理中部幢。说明除右八幢有800名屯田士兵外,还有中部幢,可能还有左八幢。果如是,三处均以800名计,共有屯兵2 400人,人种地20亩,则共屯田4. 8万亩。其规模是不小的。
  “幢共将校一人,撰(选)兵十五人,夜住守水”。即每幢有校将官一人,每幢百人要选15人在夜间负责灌溉。
  “残校将一人,将残兵值苟(狗)还守”。由年岁大的校将一人,带老弱士兵和警犬守护。
  公文后面有司马、录事参军签署,说明高昌军屯属军府管理。
  高昌不仅有军屯,还有民屯。《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中《都乡啬夫被符征发役作文书》记有:“右五家作次迭知,为官种芜荒。”“右五家”是指在屯田地区右面的五家农民。“为官种芜荒”,即耕种属于官府的荒地。显然是民屯。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