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酒的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92
颗粒名称: 敦煌酒的品种
分类号: TS971.22
页数: 2
页码: 179-180
摘要: 古代敦煌人所饮之酒都源自本地酿造,种类繁多,包括麦酒、粟酒、青麦酒、葡萄酒、清酒、白酒、胡酒等名称。
关键词: 敦煌 酒文化 艺术

内容

古代敦煌人所饮之酒都源自本地酿造,种类繁多,包括麦酒、粟酒、 青麦酒、葡萄酒、清酒、白酒、胡酒等名称。
  麦酒,指用小麦酿造的酒,这是敦煌当时酒类中档次最高的酒。如 P.4638《谢赐物状》中记载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司空曹元德赐给龙辩等人“麦酒壹瓮”。麦是细粮,轻易不用来酿酒,只有逢年过节、招待贵宾才肯饮用。
  粟酒,指用粟酿造的酒,属于米酒、黄酒之类,是当时敦煌最为普遍的饮用酒。如P.3763《年代不明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记载:“粟三斗五升卧酒,烧炭时用。”粟酒的酿造方法简单易学,将小米蒸熟加曲发酵而成,一般家庭都能制作。
  青麦酒,即青稞酒。P.2763中给宴设厨分配的造酒原料中有“一十八石青麦”。这是一件吐蕃时期的文书,说明吐蕃人对青稞酒的偏好。时至今日,甘青地区的藏族家庭仍有酿制青稞酒的传统。
  葡萄酒可能是敦煌地区产量上仅次于粟酒、麦酒的酒类之一。P. 3468 《驱傩文》记载:“有口则皆食蒲桃,欢乐则无人不醉。” P. 3350、S.5949《下女夫词》云:“酒是蒲桃酒,将来上使君。……酒是蒲桃酒,先合主人尝。…… 酒是蒲桃酒,千钱沽一斗。”说明敦煌葡萄酒的档次较高,而且价格也比较贵。
  白酒,可能是一种度数较高的酒,也可能是指一种白醪。S.3836《维摩诘讲经文》云:“白醪携得满杯斟。”白醪的原料是糯米,亦即糯米酒。 而P.3875V写卷中则载:“麦贰斗,卧白酒用。”说明白酒的原料是小麦。 P.3044《醉后谢书》云:“昨日饮多,醉甚过度,粗疏言词,都不醒觉,朝来见诸人说,方知其由,无地容身,惭悚尤口……积当面谢。”说明当时敦煌酒的度数很高,酒劲很大。
  胡酒,可能是西域贸易而来的酒,也可能是用西域传来的酿造技术所生产的酒,其原料也可能与中原有所不同。敦研藏0038《酒账》记载:“支纳诃梨勒胡酒壹瓮。”诃梨勒为原产自波斯的一种药材,西域就有用诃梨勒等做原料酿造的“三勒浆”酒,有保健作用。敦煌盛产梨、桃等果类, 因此不排除敦煌也用这些果类酿酒的可能。所以,“胡酒”可能非指一种, 而是一种泛称。
  清酒,相对于“稠酒”而言,可能是一种度数低、杂质较少的酒,常用于中药的炮制上。如S. 76《食疗本草》记载:“如中风贼风、口偏不能语者,取茱萸一升,美清酒四升,和煮四五沸,冷服之半升,日二服,得小汗为差。” 药酒,P.3350、S.5949敦煌文学作品《下女夫词》中记载,婚礼仪式时要给新郎敬一种“药酒”:“即问二姑妗,因何行药酒? ”而这种“药酒” 的功用可以“延得万年春”。新郎不饮用,而是“洒南墙”。可知敦煌人喜欢喝延年益寿的保健药酒,并将这种药酒用在婚礼仪式时与新郎嬉戏笑闹之中。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