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7575
颗粒名称: 保山市
分类号: K297.4
页数: 4
页码: 29-32
摘要: 本文概括了2008年保山市的位置面积、行政区划、地形、气候、资源物产、国民经济、农业农村经济、工业经济、金融、交通等。
关键词: 保山市 地方史

内容

位置 面积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05′~100°02′、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州、西与德宏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492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行政区划 人口 2008年,保山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72乡(镇、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48.22万人;少数民族总人口24.98万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彝族8.06万人、白族4.3万人、傣族4.35万人、傈僳族3.08万人、回族1.34万人、苗族0.9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18‰。
  地形 气候 保山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绵延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径流面积3164平方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径流面积1.05万平方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径流面积1070平方千米。全市可开放利用水资源89万千瓦。全市气候属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层占总面积的9%,海拔1500~2500米的中暖层占65.2%,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热层占25.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无霜期238~336天,年降水量1463.8~2095.2毫米。
  资源物产 保山市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占8.45%。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770平方米。保山市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国家糖料基地、优质香料烟基地、咖啡基地。主要出口商品:咖啡、香料烟、茶叶、硅、锡、锌、玉石、核桃、畜产品、粮食制品等100多个品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蚕豆。主要经济作物:甘蔗、茶叶、烤烟、香料烟、蚕桑、胡椒、蔬菜、水果。主要矿产资源:铁、锡、铅、锌、铜、镍、钴、钼、铀、汞、煤、硅藻土。境内腾冲火山群是全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有各种温泉89处,是中国已知的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达250多万千瓦。保山市是中国南方森林动物群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鸟类250多种,兽类5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禽异兽达21种。境内有植物2200多种,仅境内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就有1450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桫椤、秃杉、楠木、香樟、大树杜鹃等。
  国民经济 2008年,保山市完成生产总值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60.7亿元、56亿元和77.3亿元,分别增长7.8%、17.7%和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46亿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支出49.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58.2亿元,增长2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4.89亿元,贷款余额141.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2%和17.88%。
  农业农村经济 2008年,保山市农业总产值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8.7%;粮食总产104.3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5%,人均占有粮食421千克,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位;油料总产4.4万吨,增长25%。烤烟产量4.6万吨,香料烟产量1.02万吨。甘蔗产量233.8万吨。肉类总产24万吨。新植核桃45万亩,新植茶园5.97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0.3万亩,新发展蚕桑4.16万亩。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21亿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多渠道投入建设资金6.5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47个。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入资金3亿元,解决了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提高了温饱水平。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29个,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工业经济 2008年,保山市工业总产值跃上百亿元新台阶,并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工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16.8%。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食品加工、饮料制造、非金属矿物业、烟草、电力等7个行业完成增加值24.5亿元,占全市工为增加值的58.47%。电力工业发展加快,龙川江一级等一批电站建成投产,等壳、苏家河口及松山河口等电站建设顺利。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0.22万千瓦,同比增长38.5%,全市装机容量达72万千瓦,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云维集团5万吨/年醋酸乙烯(配套20万吨/年电石)、立得集团硅系列产品开发、云天化腾冲30万吨化肥项目、双友公司50万吨/年轮胎钢丝基材、椅子山铅锌矿采选厂、龙陵汇合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康丰公司年产6.5万吨有机肥等项目开工建设;云南东兴集团10万吨电锌,6万吨电铅配套建设等项期工作顺利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管理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加大,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完成省政府考核指标。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6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7%;非公经济上缴税收8.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8.8%。
  旅游产业 2008年,腾冲旅游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推进顺利,试点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国家正式批准开通腾冲至密支那边境旅游线路,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组建了腾冲旅游改革发展管理委员会。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省检,提升了保山旅游城市形象。加强景区规划和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热海SPA水疗项目、和顺小巷、中国远征军一九八师纪念广场、保山官房大酒店等一批旅游项目。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腾越翡翠城、世纪金源体育休闲中心、邦腊掌景区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通过媒体、节庆、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保山“健康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休闲、度假、康体旅游人数渐增。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5亿元,增长13.26%。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保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保龙高速公路、腾密公路境内段已建成通车,完成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及路网改造1609千米,建成保山客运物流中心及农村客运站19个;腾冲机场竣工验收;保腾高速公路、大瑞铁路保山境内段、昌宁县城至永平四季利河公路、腾龙公路、金六公路、蒲赛公路建设有新进展;中印铁路已列入国家铁路网建设规划。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覆盖率、普及率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争取上级水利补助资金2.4亿元,比上年增76%,建成施甸鱼洞水库、昌宁大城水库;红岩、三岔河、八〇八、大小海坝、塘子坝等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投入烟水配套工程资金1.1亿元,建成基本烟田11.93万亩;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2亿元,建成高稳产农田3万亩;解决了9万人的饮水困难。
  城镇建设 2008年,保山市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7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6平方千米,新增城镇人口5.08万人,城镇化率达26.53%,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管理得到加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稳步发展,马里商业中心建成运营,城镇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增强。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腾冲县城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示范城市”。
  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2008年,保山市圆满完成了20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37户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深化改革34户,已通过省考核验收。争取到省对保山市继续维持现行电力体制的支持。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腾冲率先开展配套改革,其他四县(区)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积极参加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昆交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云南—缅甸贸易投资洽谈会等区域性会展活动,加强与缅甸及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保山对外影响。走向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实现了与印度贸易零的突破。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引进项目58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大企业、大集团12户。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4.4亿元,比上年增长47.7%;实际利用外资934万美元,增
  长44.4%。
  财政 2008年,保山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49亿元,比上年增收3.3亿元,增长17.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46亿元,比上年增收1.88亿元,增长17.8%,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5.2%,超额完成年初预算比上年增长12%以上的目标;2008年全市上划中央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完成6.09亿元,比上年增收7003万元,增长13%。全市上划中央、省所得税(84%部分)3.85亿元,比上年增6787万元,增长21.4%;上划省级耕地占用税收入909万元,比上年增413万元,增长83.3%;2008年全市完成基金收入1.37亿元,比上年增收9566万元,增长2.3倍,完成年初预算的227.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69亿元,上解上级支出6820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82万元,支出合计47.58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9亿元。
  金融 保险 2008年,保山市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邮政储蓄银行保山市分行、富滇银行保山分行挂牌营业。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4.89亿元,比上年增加28.33亿元,同比增长16.05%。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4.59亿元,比上年增加28.4亿元,增长16.1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1.14亿元,接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23.64亿元,同比增长17.88%。全市保险业有12家,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4.84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增长49.3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5.27个百分点。
  交通 2008年,保山市公路通车里程11519.4千米,公路密度58.8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135千米,一级公路21千米,二级公路386千米,三级公路291千米,四级公路6400千米,不列等公路4315千米。全年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59亿元。全市客运站点建成投入使用一级中心站1个(保山客货服务中心)、二级站6个(腾冲2个,隆阳、施甸、龙陵、昌宁各1个);全市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需建客运站66个(扣除县城所在的镇、办事处6个),已建成和即将投入使用的16个、列入计划和在建的有32个。全市拥有道路客运经营业户42户、货运经营业户6834户、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业户1180户。拥有公路营运载货汽车8289辆,年完成货运量1501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220000万吨千米;拥有公路营运载客汽车2956辆,年完成客运量1108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102000万人千米。全市共开通客运线路316条。其中省际班线2条,投放车辆4辆;州(市)际班线67条,投放车辆378辆;农村客运线路212条,投放农村客运车辆1535辆。其中县至乡74条,投放车辆1010辆;县至村126条,投放车辆402辆;乡至乡3条,投放车辆37辆;乡至村9条,投放车辆86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通达率为100%;通达620个建制村,通达率为73%。2008年全市新增农村客运线路23条,新增农村客运班次25班,新增农村客运车辆73辆。
  邮电 2008年,保山市邮政局总服务面积1.96万平方千米,邮政储蓄网点46个;邮政电子化支局74处,联网电子汇兑网点78处;邮政信报箱群3处,信筒信箱208处,邮政妥投点8510个;全市共布放POS机28台,ATM机4台;有48条邮路,邮路单程长度3568千米,城市投递段道39条,农村投递段道306条,投递路线总长15464千米。全市发展普通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累计达150307户;发展致富通用户10475户,累计达75682户;小灵通发展11412户,累计达51215户;全市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到277204户。发展宽带用户10413户,宽带达到69739户的目标。移动用户741.100万户;联通通信用户突破150000户,固定电话用户突破10000户,宽带用户达3000多户。
  科技 2008年,保山市市级安排科技经费119万元,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46项,建立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6个,取得92项科技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国家、省级“科普兴农兴村计划”项目和科普项目11项,人民群众科技素质稳步提高。
  教育 2008年,保山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免交学杂费实现全覆盖,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09亿元,受益学生34万人,救助贫困学生12.13万人。改造和新建中小学校舍8万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两基”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8.2%,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79.4%,提高7.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8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师专二期建设工作基本结束,“升本”通过省级初评。
  卫生 2008年,保山市农村卫生设施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参合面不断扩大,参合率达93.83%,筹资1.88亿元;减免补偿医药费1.21亿元,311万人次受益。实施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统一配送改革,新农合、城镇医保和社区卫生用药实现同质同价。城乡公共卫生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新成绩,全市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年末全市总人口248.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4‰。
  文化体育 2008年,保山市扎实推进新时期村村通、乡村文化站(室)等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三万三讲”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谐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文艺汇演成绩突出,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体育场馆及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承办省第六届城运会和举办了第二届市运会,在省城运会上取得了金牌和团体总分两个第一。
  社会事业 2008年,保山市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44万个,11215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17.27万农村低保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城市低保3.8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八二一”震灾救助及时,恢复重建有序。全市筹集四川汶川大地震救助资金3840万元,市红十字会被省授予“最佳组织奖”称号。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设廉租房1.0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400万元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9000户农户住房安全问题。移民工作扎实开展,13795名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全部兑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明显,启动了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农业补贴“一折通”制度不断完善,全年兑现各种农业补贴资金2.69亿元,受益农户50.6万户、217万人。市场供应良好,改造“农家店”200个,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涨幅逐步回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6亿元,比年初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分别增长13%和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顺利启动。围绕实施平安“奥运”、“城运”,全面加强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管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重视信访工和和群众工作,开展县(区)委书记大接访、党政领导干部大下访活动,群体性上访事件逐步减少。重视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生态建设 2008年,保山市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饮用水源保护得到加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源普查有力推进,公众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完成人工造林48.52万亩,森林覆盖率61.88%。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9

《保山年鉴.2009》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8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国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