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7280
颗粒名称: 文化艺术
分类号: G127;J12
页数: 3
页码: 245-2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07年,保山市文广局组织开展了多个公益性文化试点工作,包括综合文化站建设、综合文化室建设、2131二期工程、村村通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建设等。同时,进行了转星和安播工作,建立健全了安播机构,确保了安全播出。此外,还举办了多个文化活动,如花市欢乐大看台、和谐金秋文艺晚会、喜庆十七大欢乐千万家活动等。还进行了无线转播站台兴建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关键词: 保山市 文化试点 无线转播站台

内容

文化体制改革 保山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市,新组建的保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于2007年1月正式按照新的职能进行运转。积极开展竞争上岗,理顺关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尽快使局机关工作进入很好的状态。不仅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而且增加编制,增加人力,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行政管理工作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都得到全面加强。
  公益性文化试点工作 2007年,保山市文广局在全市组织开展“综合文化站建设”、“综合文化室建设”、“2131二期工程”、“百万村民共用共享信息活动”、“私接地面卫星及接收设施问题治理”及“村村通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建设”等六个方面的试点工作。①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主要在腾冲、龙陵两县开展。两县共有18个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启动,投资近1000万元,2007年完成投资500多万元。综合文化室建设试点工作在腾冲县蒲川乡米果村、中和乡石坪自然村,施甸县太平乡兴华村,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昌宁县田园镇关庙社区,龙陵县镇安镇大坝村等六个地方进行。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综合利用,一室多用,并围绕“七有七落实”的建设目标进行建设和完善,6个试点通过市里的初验,成效明显。②“2131二期工程”试点工作主要在隆阳瓦马、施甸摆榔—姚关、腾冲县蒲川—团田、龙陵龙山镇、昌宁柯街—卡斯进行片区试点。试点为解决“2131”工程原实施模式布点分散,管理困难,不少地方放映质量和效果不好的问题,取消过去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放映队的做法,将电影放映设备统一收归县区(局)文广局所有,组建跨乡镇的片区放映队,实行片区管理,放映员实现专业户化,收到良好的效果,引起省文化厅和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决定将保山市定为云南省首批数字电影放映的试点。③“百万村民共用共享信息活动”试点在隆阳区板桥镇、施甸县由旺镇、腾冲县蒲川乡、龙陵县龙山镇、昌宁县柯街乡进行。活动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党员电教设备、网络资源,组织村民开展文化、娱乐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探索了文化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使遥远闭塞的乡村变得不再遥远闭塞,龙陵的龙山镇和腾冲的蒲川乡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而且引起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并决定对保山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给予倾斜扶持,优先安排,让保山市在近两年内就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建设,使保山市成为云南省最先全面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市。④“私接地面卫星及接收设施治理问题”试点工作原定在隆阳和龙陵进行,后结合转星工作,要求五县区全面铺开,一次完成治理任务。⑤“村村通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主要在昌宁县和施甸县进行。通过两县的试点工作,摸清了实际情况,找准了问题,并且为如何搞好村村通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有效运行提供了思路。
  转星和安播工作 2007年,市文广局积极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按照“七抓七促”的工作思路,深入各单位、乡村、山区,克服了重重困难,调整接收器17万面,按时圆满完成了全市的转星任务。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到保山市检查验收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针对机构改革后安播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很快建立健全了安播机构,落实了责任制,完善了全市安全播出应急协调预案,提高了应急调度指挥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特别在十七大和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目播出期间,采取严格的安全播出管理措施,确保了安全播出,圆满完成了安播任务。保山市有2人被国家广电局记二、三等功;市文广局被评为先进单位、13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受到了省广电局和省人事厅的表彰。
  文化活动 ①在端阳花市上,市文广局策划、组织“花市欢乐大看台”,为五县(区)提供宣传展示和交流平台,调动全市的力量,形成全市共办端阳花市的格局,打造出一个节日文化的新品牌,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组织策划排练演出了“保山市‘三万三讲’活动表彰推进会《和谐金秋》文艺晚会”,晚会紧紧围绕“三万三讲”的主题进行宣传推介,利用新的文艺舞台方式,生动展示全市开展“三万三讲”的成果。保山城区公演成功之后,又分别到保山大中专院校和腾冲、龙陵、昌宁、施甸进行巡回演出,共演出31场,观众近3万人次。这台节目不仅对舞台节目的策划、组织和演出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锻炼了队伍,而且为未来文艺节目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到了结合点和突破点。③策划组织了“喜庆十七大,欢乐千万家”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为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而且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区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子,总结了新的经验。④认真组织举办了保山市第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推出了《苗岭天风》、《窝罗乐》、《阿吉阿卓的夜晚》等一批新的文艺精品。大赛还与优秀文艺节目进校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3600多师生观看了大赛节目,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大赛的社会效益。昌宁县的苗族花山节,隆阳区芒宽乡的火把节、河图镇的犁耙会,施甸姚关镇的传统歌会等节日活动都办出了新水平、新效果。同时,全市业余文艺演出队发展迅速,2007年受省、市命名和表彰的有88支,城乡业余演出队已经成了繁荣活跃城乡文艺演出的一支主力军。腾冲、龙陵等县一些村自发组织开展了一些群众性的节日文化活动,敲响了村级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鼓钹。⑤在云南省青歌赛上获得一个金奖、一个铜奖、一个优秀奖;首届中国“兰花小姐”评比中,保山两名选手分别获才艺展示第一、二名和“优秀兰花小姐”称号;舞蹈《簸箕宴》代表云南省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获金奖;电视纪录片《记忆的伤痕》获中国广播电视影视大奖、第二十届星光奖,《独角01号》获第五届《城市之星》电视节目社教类一等奖、国家广电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无线转播站台兴建 2007年,国家投资160多万的大水河头山骨干发射台启动建设,年内已基本建成开播。腾冲大六冲、猴桥、滇滩、明光,龙陵龙拱山、木城,昌宁鸡蛋山,隆阳癞石头坡等无线转播站台新建、改扩建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文化遗产保护 ①多渠道筹资,启动隆阳区光尊寺、龙陵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腾冲文庙大成殿、艾思奇故居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性维修工程,完成市博物馆的防火防盗报警工程。②配合重点工程项目完成保龙高速公路高寨立交替代、槟榔江电站、大瑞铁路大保段建设等重点工程的文物调勘工作,启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槟榔江得胜碉搬迁建设工程,积极协助县区和相关部门完成驻保某部营区、龙陵镇安、施甸富阳等地的文物线索现场调勘处置工作。③加强文化遗产研究、陈展和宣传推介工作。组织全市力量对历代碑刻进行了普查、拓片、研究和整理,正汇集编辑准备公开出版《保山碑刻》一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昌宁苗族服饰习俗”一期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其中“佤族清戏”被命名。《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在编辑中。市博物馆推出明代高官张志淳墓葬及古尸展,引起轰动;与南方丝绸之路沿途21家文博单位及学术机构共同主办“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物展”,宣传和展示保山市悠久历史文化,推进了全市文物对外交流。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8

《保山年鉴.2008》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7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康定永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