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邑清真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回族篇》
唯一号: 260035020220000819
作品名称: 大白邑清真寺
文件路径: 2600/01/object/MP3/260015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0:06:08,133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
主题词: 名胜古迹;回族;云南

作品简介

大白邑清真寺地处峨山县锦屏乡(原文明乡)大白邑村。关于大白邑清真寺最早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据民国4年清真寺功德载,该村之有清真寺由来久矣;清康熙年间(公元162-172年)和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村民曾两次建寺;咸同年间回民起义失败后,“寺宇住房一旦化为瓦砾之地。后虽经数次建盖,但又毁于地震。民国4年(1915年)村民又捐资重建清真寺,有大殿5间,南北厢房各3间;民国24年(1935年)又建了3间6廊叫拜楼;民国35年(1946年),再建南边后耳房6间作为经堂学校。 1980年,村民在国外教胞与省内各地回民的捐助下,又扩建正殿5间,新老共计10间,其结构布局分别由大殿、厢房、耳房、叫拜楼等组成。大殿坐西朝东,以柱梁结合式木构框架为主要形式,具有典型的中国宫殿式特征;屋顶呈歇山式大屋面,屋檐斗拱,中脊立有圆柱形塔身经幢,屋面四周缀有螯鱼,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从右至左镶成“清真寺”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屋顶下横梁间绘有山水、花卉及各种艺术图形,色彩艳丽。大殿装有多扇格子门,采用镂空雕成各种花案,门外两侧墙壁上彩绘有麦加天房图等阿拉伯风光;殿门上方悬挂白崇禧于民国30年题的“兴教建国”红底金字匾,每扇格子门上均绘有阿文图案,美观大方。大殿内部正面墙中设一圆拱形回壁,右侧置一木制五台小楼梯,即宣台;台旁有一根拐杖,为主麻礼拜日阿訇手持登梯时通念“呼图白”之用。大殿地板为木质板,上铺绿色地毯,地毯上又铺有排排的跪毯。殿外月台左墙壁上有民国年间所立清真寺功德碑,记载了大白邑清真寺的源流及重建清真寺功德名录。厢房位于庭院南北两侧,共20间,分上下两层,楼上为海里凡”(学生)的宿含,楼下为清真寺学校的教室。叫拜楼又称宣礼楼,是专门用于叫唤礼拜的塔楼,风格独特,为六角飞檐的亭式楼,正中窗子两边用中文写有“唤醒迷梦”四个大字;寺内庭院种植有柏树及各种花卉草木,环境幽静。 近年来,村民集资对清真寺大殿进行内部装修,配有现代灯具、音响和换气扇等。此外,大白邑村还建有桃园清真寺等,均属于中国传统风格官殿式建筑,其布局结构大体相同,仅规模较小而已。

知识出处

回族篇

《回族篇》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云南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圣祭,所有节日都与信奉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音频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特色音频库(三)中的回族音频,内容包括民族概况、民族语言、民族传说、民俗风物、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民歌民乐、名胜古迹、民族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白崇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峨山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叫拜楼
相关作品
大殿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