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5020220000526
作品名称: 缅寺
文件路径: 2600/01/object/MP3/260015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0:16:45,366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07.4
主题词: 佛寺;名胜古迹;民族地区;布朗族;云南省

作品简介

缅寺位于村口路边的山坡上,沿石阶而上,大门两边顺着台阶,各雕有一条昂首挺立的龙,样子威严,寺里设有一个大殿和一个侧殿,两殿内各供奉一尊镀金释迦牟尼佛像,佛像皆加夫座诗禅定印,大殿后面为一藏经阁,内藏有100多卷贝叶经书,藏经阁后面是佛塔,佛塔形制为中央第一大塔 四个角,各立一小塔连成一体,塔的式样都相同,塔基为多边阶梯状,塔身为腹波?形带有像轮的塔沙,塔身均为镀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因为整个寺庙的建筑形式,佛像的造型,及佛塔的样式都与缅甸的相似,人们习惯称其为缅寺。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