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94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分类号: F727
页数: 2
摘要: 从农化类供应、土化肥的推广使用、中小农具加工供应等方面介绍了双堡镇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情况。
关键词: 农业 商贸 经济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初,境内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由双堡区供销社统一安排,调拨给境内的双堡、平寨、仡佬、塘山四个分销点经营。经营的种类有化肥、农药、药械、中小农具、车马轮具等。其中化肥销售占主要成分。
  一、农化类供应
  1.化肥:1954年,双堡供销社出售的硫酸铵无人问津。1956年后化肥销售和使用才开始打开局面。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化肥开始在农村普遍推广应用。1962年,由上级供销社在境内的双堡、平寨、仡佬、塘山四个供销社分点修建了容量为20~30吨的氨水池4个。各大队生产队自修的有27个,容量多为10~15吨。60年代后期,除氨水外,供销社亦经营尿素、硝酸氨、碳酸氢铵等氮肥和钙镁磷肥。1975年化肥供应量达705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化肥供应采取农户交售公余粮任务后奖励的办法,凭票供应,到指定的分销点购买。1995年后,随着省内化肥生产的增加,农民所需化肥得到满足,市场放开,取消化肥凭票供应。
  2.农药:从1957年开始,境内的农业生产资料门市和供销社分店,开始供应“六六六”药粉,此后,该药粉为农药的当家产品。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增加了滴滴涕、鱼藤精等瓶装药剂,同时,增售西力生等杀菌刹。20世纪70年代又增加敌敌畏和乐果。进入80年代,农药向高效低毒方向发展,增加新品种甲敌粉、敌百虫、杀虫双等,同时经营化学除草剂和激素类农药。90年代后,农药品种越来越多,供销社经营的农药品种主要有:
  (1)杀虫剂类:甲敌粉、滴滴涕、鱼藤精、敌百虫、敌敌畏、杀虫双、乐果、广效磷、敌杀死、百虫灵、锌菜务、稻丰散马拉硫磷、多灭磷、杀螟松、来福灵、1069、1605、中蝉散。
  (2)杀菌剂类:西力生、赛力散、硫酸铜、井岗霉素、多菌灵、代森锌、抗枯灵、稻瘟净、异稻瘟净、托布津、福美双。
  3.除草剂类:敌稗、二甲四氯、绿意隆、除草醚。
  4.杀鼠剂类:磷化锌、敌鼠纳盐、滇敌隆。
  二、土化肥的推广使用
  为了缓解化肥货源的不足,降低农业生产投资,双堡供销社从1952年开始向农民供应菜籽饼、桐籽饼。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了解决农村普遍使用磷肥而货源紧缺的矛盾,上级供销社在境内的双青进行磷矿粉施用试验,取得效果后推广。1974年,江平公社开办腐肥加工厂,制造腐殖酸肥,以供应农民使用。
  三、中小农具加工供应
  民国时期,境内的石门村一带有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时制造铁木农具,自产自销。1952年,供销社建立后,这些手工业者组成互助组生产农具,产品由供销社调销。供销社供应的品种有:
  1.铁制类:锄头、菜园锄、镰刀、钉耙、耙齿、熟铁小梨口、生铁大铧口、马掌、抓钉。
  2.木制类:水车、风车、挞头、牛枷担、牛打脚、桶、锄头把,锺把、抬杠。
  3.竹藤皮类:晒席、围席、米箩、牛料箩、土箕、藤萝、棕蓑衣、棕麻纯、穿胸、坐皮、皮条、笼头等。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小农具产销转为市场调节,产销直接见面,供销部门终止经营。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