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储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937
颗粒名称: 5.储运
分类号: F727
页数: 1
摘要: 主要介绍了民国30年到2002年双堡镇的粮食仓储和粮油运输。
关键词: 经营 商贸 经济

内容

(1)仓储:民国30年(1941年),境内有几间破旧仓房临时收储赋粮。民国31年(1942年),由县长朱大昌具文呈报省府,要求拨款建仓,在双堡建立粮食仓库,但库房结构简单,到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时,双堡的粮食仓房基本破旧不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粮食仓库多以借用民仓为主。在粮食入库方面,虽然国家提出了科学保粮要求,但由于人员少,仓库简陋而分散,保管和化验仪器不全,大部分入仓粮油都靠验质人员感官鉴定。1954年后,随着粮食统购统销的实施,粮食流转量越来越大,才陆续在双堡新建了几间仓库。
  1952年,双堡仓库发生生虫和漏雨,造成部分粮食霉坏。1953年,双堡民仓(借用农民的仓房)仓底返潮,霉变稻谷3000公斤,仓库主任受到处分。截至2000年4月底,双堡粮管所存有的省储备粮(稻谷)为1624000公斤。
  (2)粮油运输:民国时期,乡村交通不发达,运输工具原始,运量小,运效低,公粮运送是由纳粮户义务运往仓库,基本是人挑马驮。解放初期,秋粮入库后,粮食调运往安顺较远,加上当时交通不畅,缺乏运输工具,双堡粮食部门就用境内农民和居民的部分马匹驮运,按公里/斤计算运费,每天一次送交安顺“三台湾”仓库。到1953年,农民义务运输公余粮,人均负担80公斤,单程12.5公里,超过运量里程部分,由粮食部门发给“双超费”。1967年,320国道修通,粮油运输由安顺汽车运输公司承运。1991个以后,由于社会个体运输业迅速发展,大量的个体汽车便参与运输行业。到2002年,双堡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现金形式交纳农业税,粮油运输到此结束。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