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中所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363
颗粒名称: 十八、中所村
分类号: K297.35
页数: 1
摘要: 大西桥镇中所村的村名来源及地理位置。
关键词: 村名 来源 地方

内容

地理位置:东经106°09′,北纬26°20′。
  东与平坝县天龙镇的山背后、吉昌两村毗邻,南与马场村接壤,西与大西桥镇、小寨两村连接,北与平坝县天龙村、石板房村相连,有贵黄公路、贵昆铁路,滇黔公路、关州公路四线穿境而过。由中所、山脚寨两个自然村组成。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属安顺府5起13枝。民国6年(1917),属第一区所辖。民国21年(1932)省政府调整区划时,属第十区永兴镇所辖,称“麒麟乡”,1950年设中所乡,属第十区所辖,1951~1955年间,设乡公所。有一条玉带似的河流从村北往村前绕村南流出。前有樟角、狮子两山,后有八脚、小青两山。村寨设在地势平坦之处,建有大街、小街、上街,门楼四座。
  地名来由: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屯兵戍边,按当时军事编制。在紧要地方设置卫所,连接数所置卫,卫中有中、前、后、左、右5所。洪武十五年(1382)明在阿达卜(今安顺)建普定卫,领中、前、后、左、右5个守御,千户所设于此。由于时间变迁,撤消前、后、左、右所,屯军定居下来,中所屯就是当时设所而得名。
  直至民国19年(1930)调整区化时,中所定名“麒麟乡”(因村前有一著名的狮子山),正所谓“狮子配麒麟”之称,据口碑传说,中所屯后期曾更名为“麒麟屯”,到民国28年(1939),又调整区划,设乡公所,故恢复中所乡。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