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俗补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308
颗粒名称: 二、婚俗补叙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屯堡婚俗文化的历史传承。
关键词: 地方 习俗 历史

内容

1.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中不出洞房,端茶送水由新郎承担,大小便也由新郎送出。
  2.结婚的三天中,新郎不能窜门,如果越轨,就要给人家挂红(在人家的门顶上挂红布)。
  3.结婚的三天中,“三天不论大小”,不同辈份和年龄的人都可以“打新房”。
  4.结婚的第四天,新郎由一人相伴与新娘到岳丈家“回门”,在岳丈家神龛前烧香敬神。供磕头的袋子中可能藏有公鸡之类的活物,老实的新郎可能上当;如果吃汤圆,新郎所得到的一碗中的汤圆可能包有过量的盐巴、辣子面或核桃之类的干果。这种取笑方式往往是新娘的嫂子们所为。
  5.结婚的第三天下午,娘家请二童接新娘“回门”。第四天二童中一人早上伴新娘先行,另一个伴“送亲客”后走。“小姑娘回门——现转”。如果在回来的路上与“送亲客”相遇,互相不能说话,但要交换手帕。
  6.吃“团圆饭”前,新娘要“下厨房“,在厨房中“刷油肩”、“接盐”。
  7.新娘由自己的哥哥背着上车(或上轿);由将与自己成为妯娌之类的人背着下车(或下轿)。
  8.新娘在黎明前上车(或上轿)离开娘家,预示新娘的未来越走越亮。新娘哭别娘家,一是哭法(发),二是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9.男家请被认为是福份好的二妇女参加迎亲,女家请二妇女送亲,叫“送亲客。”“送亲客”在做客的三天中受多种优惠,有扶亲的妇女为首的多名妇女早晚相陪。
  10.“新郎”拜堂时穿长衫。
  11.结婚的前一天,女方家宴请宾客,吃“姑娘酒”。结婚的当天男方家宴请宾客,都是早上吃糯米饭,一律素菜。晚上荤食,菜肴丰盛。
  12.街坊中亲朋提前多日送礼,一般是米一升(4斤)和适量的现金。
  13.新娘在吃“团圆饭”后,始称公婆为“爹、妈”。当“爹、妈”的要给一定量的现金给儿媳,称为“开口钱”。
  14.新娘上下车(或轿)禁四眼人(怀着孩子的人)旁观。
  15.新婚夫妇的新床,安放要与房屋的大梁平行。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