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草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293
颗粒名称:
(一)草鞋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屯堡妇女的针黹文化的技法介绍。
关键词:
地方
文化
历史
内容
1980年以前,糯谷草被屯堡妇女看成“花线”,因为糯谷草是打草鞋的唯一材料。秋收之后的要务之一是收拾好糯谷草。惯完糯谷,谷子和糯谷草就要同时搬入家中,及时将糯谷草根部的乱脚叶去掉,晾晒至干,绝不让草捂着。糯谷草是耕地所需的索子和一家人穿的草鞋必不可少的材料。劳动归来或雨天,妇女们就折“米心”(从稻穗往下至节的部分),折下来的米心扎成把后放于通风处晾晒。晾晒好的每把米心的穗部用篦子倒梳,去掉穗枝。将米心放在石墩上,用木榔头或木棒头从上至下捶软。经以上程序处理好的米心用作做“耳子”,草鞋绳(比麻线稍大的细绳,屯堡人叫草鞋ting)。把每根米心划成4~6条后,在比八号铁丝略小的“耳子棍”上搓成直径为1毫米左右的单个“耳子”。再将单个“耳子”穿在长8~10厘米的硬质小棒上,大耳穿21双,小耳穿15双。编成宽3~4厘米、长4~5厘米的耳子两块(叫幺耳子)。得到的两块耳子就作为一只细耳草鞋上的“大耳”和“小耳”,安放在细耳草鞋的顶部。草鞋绳(草鞋ting)长2米左右。使草鞋绳的表面光滑的办法是:将草鞋绳在担钩之类的弯曲部分来回拉动,叫“拉草鞋厅”。
没有折米心的糯谷草叫“草壳”,把“草壳”捶柔软后用作编草鞋的板面。至此,打草鞋的材料已经备齐。
打草鞋必备的工具有:草鞋架一个,穿在草鞋架的耳孔上的圆形草鞋棒一根,草鞋腰钩一个。打草鞋时,“草鞋厅”制作成“〓”形。底部两根绳头系于草鞋腰钩上,顶部两个圈大小相等,穿在草鞋棒上。打草鞋是从头到尾编织。先用米心裹草鞋“鼻子”,进入左右两个圈的部位时,材料改用“草壳”,边搓边左右来回编织,在适当的位置错位安上前面的两个耳子。每只草鞋有4块耳子,后跟的两块左右对称,裹上后跟以后一只草鞋成形。
在一年四季都穿草鞋的年代,一个成年人每年需穿40~50双草鞋。整个冬天,妇女的主要任务就是打草鞋。她们鸡叫半夜就点灯工作。一般每天编6~8双。男人的任务是捶草,打犁牛用的草绳。6~7岁的小姑娘就开始学习打草鞋,她们将编得不成样子的草鞋供“茅石(厕所)公公”,希望“茅石公公”保佑她们长大后成为编草鞋的高手。
草鞋中有“冒牌货”——布耳草鞋,这是因为布耳草鞋名为“草鞋”,鞋的整个部位实无草。所以叫“草鞋”,一是因它的样子和草鞋相似,二是在休闲中它代替了草鞋。女士的布耳草鞋,凤头,有“大耳”和“小耳”。“大耳”和“小耳”上绣有花草虫鱼类的刺绣。在休闲和走亲访友时穿。如果把布耳草鞋作为“装老鞋”,鞋上绣“鱼闹莲花”,叫“鱼闹莲花,穿起回家”。如果把布耳草鞋作出嫁鞋,鞋上绣“海棠包枣子”,意早生贵子,叫“海棠包枣子,小妹穿起坐轿子”。男士的布耳草鞋,每只草鞋有4块耳子,结构和草鞋相同。轻巧、凉爽、美观。
从江南步入黔中的屯堡人祖先,几千里的行程,路远山高,披荆斩棘,最合适的鞋莫过于草鞋。垦荒辟土,风里来雨里去,最合适的鞋也莫过于草鞋。屯堡妇女一代又一代地接过上辈的草鞋架一直编到1980年。1980年以后,草鞋被品种各异的胶鞋和皮鞋所取代。从草鞋架边解放出来的妇女是电视的热心观众。在各村寨的文艺汇演中,她们不发一枪一弹,就完全占领了这些舞台。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