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道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259
颗粒名称:
(二)道具
分类号:
G127
页数:
1
摘要:
大西桥镇地戏的道具文化传承。
关键词:
地方
文化
历史
内容
一堂地戏,备有足够供演出用的“脸子”。各堂地戏“脸子”数量不一,多的有八九十面,少的也有四五十面。如果增补“脸子”,由村民集资经费,请艺人雕刻;“脸子”面部如果变色,就要“洗脸子”,“洗脸子”就是把上次的涂料刮掉,重新上涂料、着色。“洗脸子”经费也由村民集资。备足供演出使用的木制刀、枪、剑、戟、斧等十八般兵器。备有高60厘米、上下大小不相同、蒙上牛皮、直径50厘米,中部直径大于上下底面直径的圆形大鼓一个(又叫一层)。直径为30厘米的铜制锣一面,彩色旗帜多面,雉尾长毛(野鸡毛)数对。“脸子”、兵器、锣、鼓、“野鸡毛”为村民共同所有。
演员个人备有白、红、黄、绿相间的折皱战裙一条,战裙系于腰间,下至小腿下部。背包一个,背包为梯形,上宽30厘米,下宽20厘米,高25厘米,三层牛皮叠合制成。插背包的小旗4~5面。笼于头部长2米、宽80厘米的纱帕一张。长4米的胡皱系腰一条,扇子一把,毛巾一块(用塞入“脸子”顶部和演员头部的交接处,起稳定作用)。表演时,钩在中指的手巾一张。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