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九节 趣闻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206
颗粒名称:
第九节 趣闻轶事
分类号:
K297.35
页数:
3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发生趣闻轶事概况。
关键词:
地方
谚语
文化
内容
一、汪公
汪公讳华,原籍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梅林街人,于陈后主至德四年(586年),丙午年正月十八日子时生,时值隋炀帝无道,连年闹灾荒,叛乱频仍,民不聊生,人民怨声载道,汪公一马当先,度其形势,率部归唐。汪公智勇双全,带领精兵八百,以少胜多,击溃叛逆,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此百姓世代尤感恩德,铭记在心。
汪公治军严谨,纪律严明,时对百姓秋毫无犯,有功于国,屡受唐高祖封赠,特命华公为六州总督,封越国公爵,兵部上道,达君臣之大义,剿擒王世充(汪都郡臣本西域)于军中,斩杜伏威于琬城,公德两全,到贞观二年升任白渠府统军令;贞观十七年任特加尔忠武将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并子孙袭爵;贞观十八年太宗征辽东,又命其为九宫留守,驾还京师,政绩突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汪公病逝于陕西长安,享年六十有四,高宗永征三年(公元652年)壬子诸子(陕西长安),以公丧还于安微歙县。次年癸丑四月二十六日,卜吉葬于歙北七里之云岗山,乃王初起殡时引弓射雁地。
汪公身材魁伟,高七尺,满面红光,五绺长须,天性忠义,能文善武,为国为民赤胆忠心,效灵生为忠臣,死为名神。因大西桥镇鸡场屯、鲍家屯、狗场屯的祖先由江南一带迁来黔中大地,所以世代怀念故人。根据传统,每年正月十八日,时逢汪公圣诞之期,举行纪念。
因为汪公圣诞之期,又正值岁首春节,举行迎春盛会纪念他是屯堡人为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象征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万民安康。
二、传说汪公五凤楼显灵
上柱国越国公汪华,世袭歙州,德功深受贞观天子爱羡,尊之汪爱卿。于贞观十一年正月十五日,长安欢庆元霄佳节,与民同乐,太宗赖开国元勋英俊辅佐之功,慕华公天性忠义,乃股肱手足,君臣于养心殿着棋。宫人寂香茗于上,太宗令敬之华爱卿,公谢天子弘恩,双手接勿往后掷之,瞬时伏棋而卧,众僚惊曰:“欺君也!”公半响复苏,跪曰:“臣罪也!”太宗曰:“赦爱卿无罪,赐坐。”公奏曰:“时五凤楼失火烈,臣乃灭之。”忽值城官报:五凤楼起火,一红脸天神半空而越,降阵红雨灭之。众民皆喜,敬神。太宗悦曰:“难道汪爱卿成神乎?!”公伏曰:“谢主龙恩”。
华公得道,尔后皇追封为徽州汪土主之神,六州众民为追祭公忠烈之道,营建公殿追祀。汪公光辉业绩,崇高风范,浩然正气,已长留天地,永垂青史。
三、狗场屯陈奉高修桥补路
陈氏自清雍正四年(1726)定居狗场屯后,至奉高公时家道更加隆兴,奉高公的五子中四人入学。奉高公在欲修大街的打算不能实现后便投资于道路和桥梁建设,一共修石拱桥9座半,其中,在乐平修石拱桥3座,小屯1座,江河1座,常山(赖山)3座,狗场屯的大党1座,双洞桥半座。又在乐平修石阶路一段;狗场屯三奠酒左侧通往下寨方向的路上修石阶路两段。
今略记其事,以志不忘。
四、“砚台”——大官塘
狗场屯村之东南有一面积约五亩的大塘,是人工开凿而成。立于塘之东南任何一个方位,视塘中北面尖山的倒影在微波中抖动,宛若一支毛笔蘸墨于砚台之中。
先辈盼子孙能入学中举,巧设此景,独具匠心。
五、江路的过江石
原狗场屯村之大官塘至江河的石阶路上,铺路的石块中有长长的条石十八条,过江河河道往南行50米,有“累子石”两扇,江路有奠酒台和磨石二块。
据传,十八条长石表示汪公(汪华)生于正月十八日。其余遗迹为先辈祭祀汪公的设施。
六、夹耳碑的由来
狗场屯村原大街上、小门楼街上、汪家院的大天井、始祖坟地等均立有夹耳碑,古人立夹耳之意为何?
据传,祖辈南迁至斯土,处境险恶,为生存和发展,祖辈世代尚武,堪称武功世家。夹耳碑是狗场屯村为武功世家的代表。
七、十八场上的风波
被大西桥场坝所取代的,现座落于马场地面的老猪场,是狗场屯、吉昌屯、鲍屯的公有产业,又名十八场。是三个村每年正月十八日公祭汪公的场所。清咸丰初年,因在公祭中发生矛盾,导致三个村寨集体斗欧,继之争抢财产。鲍屯抢到汪公菩萨神像,神话传说鲍屯为及时把抢到的神像转移到村中,背着神像的人在奔跑中被河道阻隔,此时菩萨显灵,背神像的人如腾云驾雾般越过河道(这尊始祖神象是从江南请来的艺术珍品,在“四清”中遗失)。吉昌屯抢得旗锣轿伞,狗场屯抢得大铁炮。故当时有民谣云:
咸丰年间乱如麻,十八场上割冤家。
鸡场打倒冯二甲,狗场屯打倒程四麻。
鲍屯抢得汪公去,旗锣轿伞吉昌拿。
狗场屯抢得大铁炮,空手而归各回家。
八、“马”不怕“虎”
狗场屯村之东的牵马山率群马向西急驶,村西的马鞍山领群驹向东奔跑。两马撕打将殃及村中马匹,于是村民在大官塘设石虎(石猫猫),头向牵马山以抑制外马。但马并不畏虎,依然我行我素,永存向西奔驰之势。
九、屯堡中已经断线的吹、拉、弹
屯堡人祖辈尚武。每年冬、腊、正三个月中,各村中青年在寨中练武之余,吹箫、拉胡琴、弹琴,各尽其能,陶冶情操。
在今政通人和之时,如果先辈吹、拉、弹的遗风犹在,生活在文明村寨的人们文化生活的质量会更高。
十、汪万顺刺“虎”
清咸丰五年,乱军围安顺城。五月某夜,一敌首陈小虎率众攻入城之东门。值狗场屯团练汪万顺率众守卫东门,敌众我寡,万顺公奋勇击敌,一矛刺陈小虎于城上,余众见状,慌张撤退,城中百姓避开了这一场兵乱。今《安顺府志》载有:
纠纠汪公雄起舞,直起一矛刺一虎,
一矛保全千万家,围道暗里有神扶;
纠纠汪公雄起舞,直作干城为吾圄,
矛刺小虎于城上,留得美名垂千古。
十一、胖幺公独踹敌营
在咸同变乱之际,提督赵得芳(外号铁脚板三大人)奉命平叛,将狗场屯村武艺出众的胖幺公招至麾下。幺公能征贯战,成为铁脚板三大人麾下的骁将。
时赵军屯关帝庙,敌埋锅造饭于大西桥。幺公奉赵大人之命,持械单踹敌营,三进三出,敌多人毙命,公毛发无损,趁敌骚乱之际,赵大人举左、中、右三路精兵出击,大获全胜。追敌至杨家关外,始鸣金收兵。
十二、狗场屯陈怀仪投笔从戎
怀仪公幼攻诗书,闲暇习武。在咸同变乱时投笔从戎,赴赵德芳军中效力。征战四年,有战功,乱平后返家与劫后余生者一道重建家园。
十三、飞毛腿汪有生
咸同变乱时狗场屯“蓝旗人”男的名叫汪有生,武艺出众且善跑。在200米长的单田埂上追逐飞跑中的家犬,能三拿三放,人给绰号“飞毛腿”。据传有生公能飞檐走壁,是蓝旗队里的开路先锋。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