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唱花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191
颗粒名称:
四、唱花灯
分类号:
K297.35
页数:
2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民族民间文艺唱花灯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地方
民族民间文艺
发展
内容
贵州花灯分为东、西、南、北路,安顺属西路花灯。
在境内,花灯表演的村寨有马场、中所、九溪、石坝、吉昌、小寨、安庄、西陇等村。花灯的演唱者都是男性装扮的。表演时,化妆成男女若干对,男执扇、女执帕,相对边唱边舞,以月琴、二胡、锣鼓伴奏,词极俚俗,甚得一般民众的欢迎。各村依次演完后,全班合演一场,演唱完毕,接待之家酬以善对。花灯表演多在夜间的场坝子,演唱的时间一般在春节到元宵节,有时延长到正月底。每个灯班20~30人不等,其中演出人员10~15人、勤杂人员10人左右。灯班为非职业性民间传统文艺组织,是一种融灯、歌舞剧为一体,集宗教祭祀、群众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传统艺术。每当花灯班子出动,走向街头或场院时,随着一阵有节奏的锣鼓声,人们便会看见灯班队浩浩荡荡地走来。而最引入注目的是各色各样的“灯笼”,灯笼标志着演出的水平,所以在大型工艺上特别讲究。常见的灯笼有排灯、宫灯、八卦灯、五角灯、扇灯、鱼灯、球灯、型灯等;灯笼排列有序,带有政治性。建国前夕,宫灯排在首位;1949年后,则以排灯排着,两个排灯各有毛泽东主席像和朱德委员长的像。这些彩灯均用长竹竿挑之,每人举一个,排队进寨子,首先要参土地庙,参水井、到土地庙,水井前由领队人领唱,祷告平安、风调雨顺等吉祥如意的参词后才能进场,有时还要参“桌子”。到演出场地,全体演出人员亮相名曰“踩场子”,唱些谦虚客气的词,再按演出顺序表演。演出人员上场,由二胡伴奏,“聊白”后才到节目演出的正题。每个节目演出一般为四季、五更、二十月为一段,每段以锣、鼓伴奏,亮扇子作为缓气时间。演出完毕后,全体演员出场齐唱,由领队人领唱,内容均是祝贺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词语,名曰“扫场”。
花灯在民间中源远流长,深受群众的喜爱,其魅力在于花灯调子通俗易懂、欢快朴实、热情开朗,其曲调富有舞蹈性,表演时多为二人表演,一为丑角,一为旦角,右手持彩扇,左手用毛巾,歌舞交错,时而唱、时而说、时而舞。大多有简单剧情,加之演员的临场发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中所村张幺妹、马场村周龙基、石坝村邹友元、小寨村朱炳余等,他们在1950~1970年的30年中,在花灯剧幕的生涯里,唱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作品中有几百例,很多词名有诗味。如花灯“一字光武走南阳,二弟单刀斩蔡阳,站在沙滩上,看见打渔船,河中波浪起,两手踩花船,推你过江去,奴要转回还,只有船拢岸,那有岸拢船。夫妻双双,呀呀噫,转回还哟喂。”
女主角:
1.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夫妻生活苦变甜。
2.八仙图中赵云棠
双双拜寿面含羞,一个欢喜一个愁;
寿烛堂前莹光闪,绣帏窗下恨优忧。
改革开放后,“花灯”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创造出了许多多姿多彩的艺术内容,境内的花灯组无论在县内外的哪里演出,都能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