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刺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172
颗粒名称:
二、刺绣
分类号:
K297.35
页数:
2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刺绣工艺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地方
工艺美术
发展
内容
苗族妇女除会画蜡外,还具有刺绣、辫绣、绉绣、绒绣等多种传统的工艺技术。她们在自己的一生当中,除了生产、生活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纺织刺绣、挑花中度过的。这是她们爱好的必经之路,也是她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只要能懂事,从七八岁开始,就要跟随母亲或姐姐学刺绣,直至年迈花甲、视力衰退,才停止刺绣的。苗族人常见的刺绣针法有平绣、绉乡、缠绣、凸绣、横竖倒针、插针、堆花、贴花等。一般的图案除传统的蝴蝶、鱼、虫、鸟类之外,刺绣者可根据自己的或别人的爱好大胆想象入绣,古去今来,使苗族刺绣的内容和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在所有苗族刺绣的针线作品中,最出名的还是少女的盛装和跳花节用的花背扇扇面。常见的盛装一般都要先用大红缎子面料,鲜艳明亮;背扇面则要选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白色棉麻布作料。不论是服饰,还是背扇面,开始刺绣时都需要苗族“行家”来指导,通过人们的心传口授世代相承,少女自幼学成,因而形成传统。在挑花时,配色很关键。所以境内的苗族妇女赶场或到安顺城里去只见大多数人在街头、小巷里默默地挑选花线,待到每年春节或农闲的时候,再次飞针走线。由于刺绣用针复杂,用线配色讲究,加之有些图案奇形怪异,整件衣服又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来刺绣,所以要用上一年左右、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刺完,这是苗族妇女人生的精品缩影。在过去对苗族刺绣的盛装来说,一生中只能穿两次,第一次是做新娘出嫁时作服饰陪嫁品,另一次是她们百年生命终结时作陪葬到另一个世界去作装的。当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苗族人民已经移风易俗,在每个年代的跳花坡上,刺绣服饰都要出现二三十次,比较从前完全不同了。随着新时代的变迁和进步,苗族儿童从4岁读幼儿班到小学、中学、高中甚至到大学,需要十几年的学习时间,哪有刺绣的机会,所以苗族少女会刺绣、挑花的人减少了。
还有,汉族屯堡妇女的绣花鞋,传说是明代皇帝朱元璋为美化他杰出的皇后大足,派人精心设计的凤头花鞋,从此大脚的屯堡妇女就继承了马皇后的花鞋,鞋的顶头和两边花纹对称,相似凤头,聪智的屯堡妇女,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相互交流技艺,开始挑针、刺绣,想象如画,在凤头花鞋上镶边,刺有花、鸟、鱼、蝶等图案,腰筒统用白布料做成,此鞋世代相袭沿革600年至今。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