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杂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970
颗粒名称:
(四)杂粮
分类号:
F327.73
页数:
1
摘要:
2004年前,大西桥镇种植杂粮的情况。
关键词:
地方
农业
发展
内容
1.薯类
栽种薯类品种主要以红、白苕为主,红苕的适应性广、产量高,部分农民作为蔬菜食用,藤叶可喂养猎和牲畜。
大西桥镇1995年种103亩,总产量38吨,1997年种植250亩,总产量85吨,1999年种植300亩,总产量为110.8吨,2002年种植50亩,总产量16吨。
2.马铃薯(洋芋、土豆)
境内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民国时期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个小、质差、产量低。1995年以前,每年冬季都从威宁引进米拉洋芋(肉色黄色,口感好)和河坝洋芋,于大寒前后种植, 5月下旬收获。亩产4000余斤,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品种出现退化,产量降低。1995年后,引进脱毒马铃薯“会一2号”(肉色白色,为蔬菜型),该品种产量高,深受农民欢迎。2001~2003年,又引进黄色脱毒马铃薯种植,其产量和价值甚高,推广种植面逐渐加大。
大西桥镇1991年种马铃薯600亩,总产量350吨,1995年种植800亩,总产量620吨。1997年种植1100亩,总产量1300吨。1999年种植1200亩,总产量1860吨。2000年种植1500亩,总产量2300吨。2002年种植1500亩,总产量2510吨。
3.高梁
境内种植的高梁有粘、糯两个系列的品种,以红高梁品种种植较多。1968年,曾引进“晋杂1号”杂交种试种。1972年引进“晋杂8号”、“竹杂5号”试种,单产在250公斤左右。1990年以后,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2004年止种植的面积非常小,主要分布在山区土地比较贫脊的地带。
4.小米、红稗
种植小米、红稗的土质要求不高,土质肥厚瘦均可种植,境内一般用零星的土地种植,红稗有托托稗和叉叉稗两种。小米、红稗一般以自食为主,仅有少量上市交易,均可做粑粑,口感好、品质佳。1980年后,种植呈下降趋势,到2004年止,很少种植。
5.荞
境域内种植的荞有甜荞和苦荞两种,种植甜荞者多,一年可种两季,即春荞和秋荞,一般以秋荞种植为主。遇干旱年景,可将稻田改种荞籽,弥补大季损失,甜荞还可加工荞凉粉上市出售。境内主要有三个山、杨家关、河桥等村种植。
6.苡仁米(珠珠米)
种植面积极少,多作改善食品,有部分作药用,近年没有种植。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