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885
颗粒名称:
1.概况
分类号:
F127.73
页数:
2
摘要:
1951年-1992年,安顺县二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地方
经济
建设
内容
1951年,安顺县建立供销合作社。1951年6月正式成立安顺县二铺供销合作社。境域内建有大西桥供销社总点及马场、石板房和部分村寨分点。供销合作社号召境内社员入股、创办农村基层供销社,股含每股2元、部分社员当时没有现金,将农副产品茶叶、辣椒等折价入股。建社初期、上级供销社根据全区情况,设置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供销社在农村是双重领导,一是上级社,二是当地政府。指导思想是一个方针、两个服务、三大观点。一个方针是毛主席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两个服务是“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服务”;三大观点是“政治、生产、群众”观点。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扩大购销,增加了网点,职工也同时得到增加。
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高潮时期,按上级的要求实行对私营企业工商业的改造,把境内工商业户组织起来,成立公私合营、综合商店、合作小组,由供销社成立专门的对私改造机构、配备在职的对私改造干部、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市场流通环节时作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供销社的指导思想“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农副产品实行派购任务,棉布实行发放布票供应,化肥实行对粮食、生猪和农副产品奖售、燃料按定量供应,实行统购统销。为搞好和开展购销工作,在较远的村寨设立“代销代购”店,供销社在公社定期召开物资交流会,农忙时组织货郎挑担送货下乡。1980年初期,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商业逐步发展,“双代”店自然消失,农村供销社改革进一步深化。
1952~1992年40年间,供销社发展壮大,固定资产增加,计划逐年上升,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每年按时上交国家利税。90年代初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供销社由于缺乏竞争能力,购销工作越来越被动,经济效益逐步滑坡,原来的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全部亏损,成了空壳社。经上级同意,与二铺区供销社现有行政领导和退休人员协商,将部分固定资产划给退休人员出租,解决生活费,其余大部分固定资产由行政人员、下岗职工出租,用于办理劳动保险和解决部分职工生活费。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