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兵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785
颗粒名称: 第九节 兵事
分类号: E158.9
页数: 3
摘要: 明清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西桥镇发生的兵事事件。
关键词: 地方 武装 军事

内容

一、明清时期
  太平军入金陵后,诸王争权,互相倾扎。翼王石达开决心独树一帜,经营西南、遣部将张遇恩、傅金德、余长子等率师入黔。
  咸丰十年(1860)四月,太平军曾广依部由广西泗城渡河进至归化(紫云),安顺知府周夔(kui)、参将全兴率师前往阻击,皆被太平军打死。5月初,九溪坝(九溪村)农民起义军前去联络,太平军派出一支部队于5月24日进至夏官屯,连营扎寨至九溪坝、石板房。26日,知县汤明派附城团黄恩恒率团配合跳灯场的大批团练攻打太平军。猪马场(马场村)一战,黄恩恒被打死,团练死伤甚重而败。27日,太平军撤营进至安平县肖家庄、羊昌河、平庄一带东去。太平军张遇恩部攻下归化后,双堡的布依族农民叶桂林率领农民军前往联系。十一年(1861)1月7日,太平军在叶桂林父子和农民军的配合下进取旧州,旧州官绅民众大开城门,欢迎太平军。守城团练有的逃散有的投降。提督田兴恕急令总兵周学贵带清军阻击,防太平军进攻府城。周令参将张大禄带兵驻沙子哨,副将毛克宽驻石板房,梁副将驻关帝庙,总兵杨岩保驻大水桥(大西桥),清军连营相望如长蛇。太平军首攻杨岩保等部,而后清军营寨均被太平军一一攻克。仅剩毛克宽孤军作战,手刃数人,于毛公山被太平军击毙。杨岩保退守安平城(平坝),太平军乘胜东取安平城,周学贵驰奔安平,太平军因饥不能支,弃城西退,周学贵追至饭笼铺为止,不敢与太平军交战。太平军撤至旧州。另一支农民军在首领罗文秀的率领下,投奔太平军。2月6日,太平军联合叶桂林、罗文秀的农民起义军,进攻安顺府城,清军殊死抵抗,未克。太平军北上镇雄州,两支农民军仍回本地坚持斗争。
  同治三年(1864),下游(贵阳以东)苗族农民军和黄号、白号军配合作战,攻安顺府,号军首领何得胜将大本营驻扎清镇,分出一股农民军西进,破狗场屯、马鞍山,扎营猪马场。团首鲍源达率团练与农民军交战。被农民军击败,求救于安顺府衙。知府毕大锡率清军数百到石板房,扎营黑寨,攻打农民军。农民军不支,往旧州、广顺方向撒离。毕大锡带领追剿,连战数阵,农民军退回下游。
  同治五年(1866)初,提督赵德光率清军千余人扎营九溪坝,后又移驻旧州。2月下旬,农民军和清军在詹家屯田坝大战数日,农民军撤离。7月,赵德光又遣清军驻幺铺、大水桥等地。清兵蹂躏四乡,遇行路人有财货,杀而夺之。乡民弃耕,地方苦不堪言。安顺上游团众乡绅暗中计议,四路截杀清兵,杀死数百人;下游计议杀营官赵明清,赵畏罪攻破鸡场屯,大肆虏掠后潜逃下省。
  二、民国时期
  清宣统三年(1911)农历九月十四日,贵州宣布独立。不久,自治党人和宪政党人旧怨复萌,因争权互相倾扎。贵州都督杨荩诚率军北伐援鄂,贵阳空虚,宪政党人向蔡锷乞援,蔡遣唐继尧领兵三千入黔“平乱”。民国元年(1912)正月二十八日,清军从昆明出发东进,二月二十日抵安顺。清军在安顺驻扎三天,拿匪数名正法,以示军威。留兵三百人镇守安顺。二十五日大军往东继续开进,行至石板房遇贵州巡防二队掠劫,滇军立即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攻击,巡防队惊骇逃散,后搜索拿获贵阳侦探二人就地正法。二十七日到达贵阳。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1月18日下午2时,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七军侦察营官兵,进驻安顺。21日,随军南下的政权接管人员到达安顺,开始对安顺县民国时期的政权接管和人民政权的建政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对原县政府和基层政权的工作人员凡愿意者一律留用,乡长、保长留任原职。
  1950年初,国民党反共自卫救国军总司令曹绍华在平坝、安顺、惠水等县组织暴乱。二铺、旧州一带的乡、保长相继判变为匪。分兵左、中、右三路,左路攻打旧州、双堡;右路攻打蔡官;中路攻打二铺,得手后径取安顺城。
  3月17日夜,曹派一个保安团,配合永靖乡乡长严显策、五权乡乡长董波文、九溪乡乡长马启明等,纠集土匪1000余人,潜入二铺区政府周围村寨。五权乡土匪由北路配合大坡脚,二铺土匪进攻政府,夏官、沙锅、云峰的土匪进占二铺场东南路;塘房街、时屯的土匪占据西路。18日凌晨5时,土匪向二铺场上的区政府进攻,一时枪声大作,喊声四起。二铺区区长高福顺、副区长曾宪阶和专区筹粮队队长崔汉山简单商量后,由于区政府内无抵御工事和不了解土匪的兵力部署,决定率区政府工作人员和专区筹粮队撤出,及时占领有利地形,迎击土匪。撤至二铺场口遭土匪阻击,高福顺一面指挥还击,一面迅速占领老苗大山制高点。老苗大山有三个山头,高福顺带领机枪组占领最高的山头,司务长王万林(老红军)带领一个组占领另一个山头,崔汉山和曾宪阶带领其余人员占领第三个山头。不久,七八百土匪峰涌而至,将老苗大山围个水泄不通,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
  3月18日上午9时,土匪开始发动进攻。区干部和筹粮队员多数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射击技术良好,一次又一次打退土匪的进攻,山腰上留下一具具尸体。匪众满山遍野,在其头目的的督促下,不断发动进攻,战斗持续10来个小时,弹药越来越不足。下午4时,第二个山头的子弹打光,土匪趁势往上冲,队员们将抢支砸断,抱起石块往下砸。终因敌我力量悬殊,7名队员壮烈牺牲。另两个山头的弹药亦剩不多了,且已牺牲12人,受伤24人,高福顺、崔汉山分别带领另两个山头的队员,向土匪火力薄弱处强行突围,冲出包围圈,向曹屯、山岚方向撤退。这场血战,虽土匪被打得横尸遍野,但区政府和筹粮队员仍牺牲19人,其中,有南征北战的老红军王万林。
  下午5时,突围人员撤至伍家关,向军分区首长汇报。分区首长即刻令十七军政治部警卫连乘车赶往增援。至七眼桥,土匪攻克七眼桥粮仓,抢劫后逃离。19日晨,警卫连和县大队一中队又乘车赶往二铺,收拾到烈士遗体安埋于七眼桥东头。七八百土匪趁机猛扑过来,乔方志指导员下令阻击,令副连长龙来兵率一个排从土匪右侧包抄,令一排在汽车上以机枪作掩护,自己带一个排正面阻击敌人。但由于匪多势众,仍蜂涌冲到汽车前,战士们与匪展开肉搏战。区筹粮队队长杜洪玉18日突围时虽手臂受伤,仍越战越勇。经过激战,刺死土匪40多人。此时,从敌右侧包抄的战士从后面打响,土匪腹背受敌,乱成一团,正面阻击的战士乘胜出击,土匪四散逃命。此次战斗,共激获步枪50多支,手枪6支,火药枪20多支,手榴弹100余枚。土匪横尸100余具。解放军无一牺牲。
  1950年3月18日上午8时,当二铺区政府遭土匪袭击的同时,土匪从通往七眼桥粮库的道路和曹家屯后山向粮库扑来。为集中力量阻击土匪,七眼桥筹粮办公处主任赖鹏程命令全体工作人员退守粮库附近姜宝珍的石碉内,据碉固守。土匪逼近,占领粮库周围各制高点,封锁路口。
  土匪向粮库逼近,筹粮队员李振凯不愿固守碉内,便寻机冲出,隐藏一老百姓家,还击土匪。土匪将粮库和石碉紧紧包围,碉内与外界的联系中断。10时起,土匪向石碉发起轮番进攻,筹粮队员奋勇还击,持续一个多小时,双方相持不下。土匪见久攻不克,抓来几个老百姓,了解到筹粮队员中有本地人,便一面加强攻击,一面指名道姓向碉内喊话,威胁要杀其全家。碉内的张正松听到喊话,溜下二楼,打开碉门跑出,由于土匪火力过猛,碉门已无法关上,趁土匪还未冲过来,队员腾文枢、王敏、谢锡奎、赵永民、丰丕华、王占礼等人从碉内冲出,隐藏在娄继月家。陈光前和已负伤的赖鹏程未来得及撤出,土匪已冲上前来,陈光前投出一颗手榴弹,炸伤几个土匪,土匪稍退,陈光前趁机撤出。土匪再次攻击,冲入碉内抓走身负重伤的赖鹏程。土匪搜查附近老百姓家,李振凯、王占礼、丰丕华被抓走。时解放军驻平坝部队赶到,向土匪发起进攻,土匪伤亡惨重,四处逃散。潜逃时凶残地将赖鹏程、李振凯、王占礼、丰丕华等4人用刀砍杀于七眼桥后的小山脚。
  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派驻石板房武工队,在行进至高路坎时与土匪相遇,激战一昼夜,打死土匪1人。残余土匪逃往斗篷冲匪巢。1950年5月,武工队进驻各村,成立“农民协会”,结束匪患。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