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节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781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民兵
分类号:
E158.9
页数:
3
摘要:
1950年-2004年,大西桥镇民兵的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教育情况。
关键词:
地方
武装
军事
内容
一、组织建设
1950年,境内开始组建民兵,管理村级行政事务,履行村级行政职能,打击地、富、反、坏的破坏活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但建立之初名称不一致,称谓有:“武装自卫队”、“枪班”、“农民协会自卫队”、“人民武装队”等。对民兵的人数、年龄、身体状况等条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要求是贫下中农出生,拥护新生的人民政权的积极分子即可。
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境内掀起了“大办民兵师”和“实行全民皆兵”高潮。参加基干民兵年龄为16~30岁的男性公民,参加普通民兵年龄为16~50岁的女性和31~50岁的男性公民。1958年11月根据安顺市兵役局关于整顿民兵组织的安排,对“全民皆兵”进行整顿,强调指出:我国的民兵,既是民兵,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又是建设社会主义保卫者;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劳动组织,教育组织和体育组织。它是一个把生产、工作、学习和军事任务结合在一起的群众组织,通过对民兵组织的整顿,进一步推动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管理民主化,以加强组织纪律性,发扬人民解放军的民主管理、三大民主、三大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上下一致)精神。
1962年,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指示,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以巩固民兵组织、纯洁民兵队伍为主要内容,对民兵进行整顿。1964年9月,根据贵州省委、安顺地委和安顺县委指示精神,为切实抓好在社会治安稳定,防止反革命暴乱,防敌空投空降。管制四类分子,同时做好战时动员准备工作,保证扩建和新建部队的需要,武装连、排、班的编组在基干民兵组织内建立,做到连不跨公社,排不跨大队。班不跨生产队。严格规定武器要掌握在政治思想绝对可靠,立场坚定,热爱民兵工作的贫下中农积极分子手中。为了充实武装连、排、班的武器,形成铁拳,保证完成战勤任务,除公社武装部长配枪外,其余在干部手中的武器弹药一律配发给武装民兵。1966年,结合以“三史”(社史、村史、家史)教育,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民兵建制没有改变。民兵连、排建制以生产大队为主,民兵连长,指导员大多由复员、转业军人担任。1966年,境内大西桥公社、马场公社经过整顿后共有24个民兵连,38个排,154个班,民兵860人。配有79式步枪、53式步枪、轻机枪共230支。1984年配发半自动步枪,1986年收归二铺区武装部统一管理。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端正指导思想,加强民兵组织建设。1980~1981年,着重对武装基于民兵进行整顿调整布局,扩大分布面。1981年,根据中发(1981)11号文件精神,提出“从四化建设和战备需要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既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又不能减少得过多,以保持民兵组织的普遍性和群众性,以适应战时兵源动员,配合部队作战,保卫地方和基层单位自卫等各方面需要”的原则和上级军事机关的指示,从1981年5月~1982年9月调整民兵组织,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简化组织层次,减轻群众负担,基干民兵年龄由28周岁下降到22周岁,而且均以退役的复退军人为主,将基干民兵,武装民兵和普通民兵进行编组。1966年~1983年间,由各公社分别组织民兵进行队列、射击、排雷、防暴等军事训练,协助村寨搞好农业生产,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参加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1992年3月,撤销二铺区,大西桥镇与马场乡合并为大西桥镇,成立大西桥镇武装部。着重抓各村民兵和全镇基干民兵的政治思想教育,地方与军事专业技术对口的登记上报,民兵防雹,铁路护路工作。1993年完成27人的民兵训练任务,取得三个第一的成绩(操炮第一,理论考核第一,实弹射击第一)。1994年完成23人的民兵训练,其中,防雹5人,铁路护路民兵18人。1995年完成民兵训练18人,其中防雹5人,铁路护路民兵13人。1992年镇成立基干民兵连1个,排2个,民兵50人。
二、政治思想教育
民兵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民兵基础知识教育,包括战备思想,人民战争,民兵光荣传统,民兵性质和任务,怎样做一个好民兵;时事政策教育,包括形势与任务,党的路线和政策,国家的法律和法规等,全民性政治教育,一般由区、乡(镇)党委统一部署进行。此外,每年结合征兵、民兵整组,军事训练和“八一”建军节等活动,由区、乡(镇)、驻镇厂武装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1950年结合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运动,动员民兵参军参战,进行保卫胜利果实以及民兵性质,任务的教育。
1955年,在民兵中系统地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教育,树立依法服兵役的思想。结合当时的中心工作,在民兵中开展加强清匪反霸,维护社会安定及防空战备教育。
1958年,围绕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对民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教育。
1959~1960年,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民兵大搞水稻、玉米丰产坝,对民兵进行解放军“三大民主”、“三大一致”、民兵“三大任务”和十项守则教育,在民兵中广泛开展评选“五好”(政治思想好、学习好、劳动生产好、国防观念好、模范作用好)民兵活动。
1961~1962年,组织民兵参与战备、进行艰苦奋斗渡过经济困难时期教育。
1963年,民兵思想政治工作以抓“四个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加强对民兵光劳传统和民兵三大任务、十项守则教育。
1964年~1970年,对民兵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重点文章反复学习,以雷锋、张思德、白求恩、愚公为榜样,同时在民兵中开展援越抗美形式教育。许多机关干部、民兵、贫下中农积极分子向区、社党委写了决心书,要求参军参战,援越抗美。在民兵中开展拥军优属竞赛活动,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涌现出一大批父母送儿上战场的喜人景象。
1971年~1975年,进行以“批林整风运动”、批判林彪反革命罪行和“备战,各荒为人民”、贯彻中共十大会议精神为主的形势教育。
1976年,进行批判“四人帮”反革命罪行教育,在民兵中开展“三查”(查思想作风、查武器是否真正掌握在可靠人手中,查武器是否保存良好、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做到“三见”(见人、见思想、见武器弹药)。
1977年,对民兵进行毛泽东关于人民武装思想《十大军事原则》教育,深入开展揭批“四人帮”反党集团,动员民兵投入到“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去,开展生产竞赛活动。
1979年,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保卫边疆的教育,号召民兵支援前线参军参战,河桥村的潘胜帮踊跃报名参军,光荣牺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
1980年后,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及开展真理大讨论教育。
1992年,进行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支持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事业和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劳动竞赛和扶贫攻坚,投身“两个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1997年,以香港回归祖国为主,加强民兵的爱国主义教育。
1998年以抗洪抢险为重点,组织民兵投身于抗洪抢险第一线,为保卫国家作贡献。
2001~2004年,号召民兵投身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与时俱进,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开展以劳养武活动。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