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方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7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方武装
分类号: E158.9
页数: 1
摘要: 1867年-1941年,大西桥镇建立的地方武装情况。
关键词: 地方 武装 军事

内容

咸丰年间建立安顺团防,到同治六年(1867),社会治安趋于稳定,团防名存实亡。民国3年(1914),又正式建立团防局,并根据城乡划分区域,府地亲辖地为6区。县辖地为9区,共15区。后改府为县,以东、西、南、北分8个区,城内为中区,附设在总局内。城外设8个区,第一区局设石板房,有独响枪3支;第二区局设旧州,有土枪5支,洋枪3支;第三区局设黄腊;第四区局设薛家鸡场,有10余人,土枪5支,有洋枪4支;第六区局设新场,洋枪2支;第七区局设幺铺;第八区局设跳灯场,有土枪1支。
  民国22年(1933),根据省政府训令,安顺县成立国民义勇常备队。县设指挥部,县长为指挥长;区设区队,区长兼区队长,乡为中队,乡长兼中队长。队员由18~40岁男性国民编队组训,每区30~50人。民国27年(1938)进行整顿,以迅速补充参加战役警卫地方为目的,成立县国民义勇壮丁常备队,编制143人,官佐5人,编为第三大队第十三中队。民国30年(1941)撤销。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