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屯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3475
颗粒名称:
屯卫
分类号:
K295.3
页数:
2
摘要:
平坝县明代军事中屯卫制度的发展情况,分军额、校场及屯堡、给养和军用品四部分。
关键词:
武备
明代
屯卫
内容
屯卫之制,大致以卫为单位。平坝在明代整为一卫,设五十屯,上隶于行都司,官设指挥、千户、百户,区划左、右、中、前、后五所,参看《官治志》及《地理志》。
军 额 旧《志》“平坝小卫五千六百人,每千户所有十百户,每百户所有一百二十人。又总旗二人,小旗十人,军士皆父子相继”。又《户口门》云:“平坝卫屯军原额五千四百户,康熙二十年(1681)只存屯军一百八十四户。”据此,屯军原额屯数为五十,户为五千四百,人为五千六百。
惟“又总旗”云云,似乎总旗、小旗不在数内,颇滋疑窦。夫每百户为一百二十人,全卫当有六千人,不成小卫矣,岂总、小旗更在外耶?全卫如只五千六百人,每百户只一百一十二人,此一十二人即二总旗、十小旗,所余百人恰与百户名实相副,则每百户为一百一十二人,总旗、小旗即在其内,较近似也。
屯军,一称民兵。
校场及屯堡 校场为操练之所,屯堡为驻军之所。明校场在今县城北门外,尚呼“校场坝”,平夷宽旷,虽已成坟地,原形具在,诚当日练军地。屯堡散在四乡,原设五十屯堡,似必有五十,今村寨中大半尚袭用三百年前旧名,据此旧名计之,【名屯者只南门外五里屯,余均名堡】屯军之驻扎想见矣。
给 养 旧《志》不详,考《黎平府志》载:“明洪武十八年(1385)置五开卫,每军屯田二十四亩,再加六亩为冬衣布花之费,共三十亩。【即今三十石数】屯军自种自食,不必输纳于官,亦毋仰给于官也。除养屯军外,余田仍照民地起科,上纳为卫官俸廪及不时军兴之用。”平坝屯军授田不敢谓必如是,然终不远于是,由此旁证,则可得屯军给养出自三十亩内外之力田,卫官给养出自余田之征科。
军用品 旧《志》不详,考《黎平府志》“前清屯堡章”载:“通计上、中、下三则田共一万八千一百七十六亩,共征米一千五百六十七石二斗,向存贮卫仓,支给百户、总小旗工食,并变价制备屯军操演火药、铅弹之用。”夫清代屯制纯沿明代,平坝屯军军用品不敢谓必为火药、铅弹,然由此旁证,则他之弓箭、戈矛定为公家制备,操演且为公家发给,则行军更可知矣。是屯军力田仅供己之衣食而已。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平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