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城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3345
颗粒名称:
城垣
分类号:
D929.6
页数:
3
摘要:
平坝县官厅所在之处城垣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城垣
官厅
建筑物
内容
县城 《方舆纪要》曰:“平坝卫城,明洪武间世袭指挥金镇所建,依山为城,甃以巨石,高一丈,厚六尺;门楼四,月城一。”《黔南识略》曰:“县城周六里三分,计一千一百三十六丈有奇。甃以石门四,水关二。”旧《志》云:“明以前为卢唐三寨,无所谓城也。洪武十八年(1385)设平坝卫①,二十三年(1390)世袭指挥金镇始相度城基,依山为城,甃以砖石。西枕天马,东依东溪,南包梵刹奇岩及东岳庙,后山北临平川、平田,西北缘文昌山而下,西南跨蚺蛇洞及西水关,东南临平田,跨东水关,东北临田,周九百一十丈。城基多岩石,不能为濠,万历四十三年(1615),掌印指挥黄运清详请增修雉堞,高广城楼。崇祯三年(1630),总督朱燮元巡阅至卫,添造月楼二座。六年(1633),柔西游击金良田、指挥韩宪忠、乡宦黄运昌、谭先哲、陈达道、王之贤等各捐银增修敌台六座。顺治四年(1647),流贼孙可望入寇,城陷。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文中美详请改修,七月,安顺知府周世纪会同估计造册,奏请拨帑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两九钱二分有零,计修今城垣方一千一百四十九丈八尺,除四门台基每座宽三丈三尺,实在城身一千一百三十六丈六尺,计六里三分八厘七毫。城脚入土二尺,身高一丈,脚宽墙厚各一丈,收顶七尺,俱以五面光石砌造,中填碎石,灌以灰浆,上安垛口一千零九十五个,高四尺。门洞城楼四座,炮台、炮房各四座,东、西水关二道,每道宽一丈六尺,上跨城身、垛口。城门四,铁叶门扇八,洞深二丈二尺,外洞高一丈一尺,内洞高一丈五尺;外口宽一丈一尺,内口宽一丈四尺。嘉庆十七年(1812),知县陈嘉祚捐砌石栅,并额四门楼,东城曰‘景春’,西城曰‘宝成’,南城曰‘通顺’,北城曰‘承恩’。”②咸丰七年(1857),知县韩梦琦增修四门月城。同治六年(1867),提督赵德昌以城陷数次难资守御,命宋游击、余都司等于城东南郭筑水屯驻扎。九年(1870),知县韦廷魁由西水关沿宋家河至东水关,添修新城墙,高八尺。同年,知县汪金墀请银二千两修旧城。十二年(1873),知县汪廷杰拆新城补修旧城及北门月城。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张斗南修葺水屯,周围砌石筑垣,仿照城式。三十年(1904),知县戴永清增修南北二门、敌楼。民国十二年(1923),知县余凤林拆毁水屯、围墙。十九年(1930),地方民众集资修复马路,通过所拆之南、东两城门。【现只修复南城门】
明柔远所城 在今柔西齐伯房,周围二千八百七十丈,东门早塞,今西、南、北门及基址尚存,创建年月无考。
明威武所城 在老乐平,今基址犹存。【以上据旧《志》】
附注
①此说不确,平坝设卫应为洪武二十三年(1390)。刘祖宪主修之《安平县志·地理志》“建制沿革”条:“(洪武)二十三年(1390)庚寅,闰四月,以卢唐三寨及金筑府地,置平坝卫。”同书《营建置》“城池”条却言“洪武十八年(1385)设平坝卫”,当为疏于检对之误。 ②此处引道光《安平县志》内容,删改较多,故不一一出校。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平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