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 官厅之设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3337
颗粒名称:
第一 官厅之设立
分类号:
D929.6
页数:
4
摘要:
平坝县官厅的设立情况,包括明平坝卫时代、清平坝卫时代、清安平县时代和现今平坝县时代四个时代。
关键词:
平坝县
官厅
设立
内容
明平坝卫时代
不专属于平坝之官
安平道 永乐初置贵州按察司,分为四道,以副使兼分巡安平道,驻省城。
驻卫同知 明制,府设知府一人,同知一人。万历三十年(1602),安顺始设军民府。崇祯十六年(1643),始设同知一人,驻平坝卫。
坝阳守备 嘉靖间设此官,驻平坝卫,专管威清、平坝、普定三卫,即后之长寨营分防。
专属于平坝之官
掌印指挥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平坝卫,设掌印指挥一员,秩正三品,统于贵州都司。凡袭替、升授、优给、优养及属所军政,掌印佥书报都指挥使司,达所隶右军都督府,移兵部。年岁抚、按察其贤否,五岁一考选,军政废置之。
按:旧《志》云,“黄、徐《志稿》均载明设掌印指挥一员,屯操、巡捕指挥各一员,似指挥一人,掌印复有屯操、巡捕二指挥。查《明史》载,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品秩,并无屯操、巡捕指挥官名,即京卫指挥使司之下有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四人。而京卫隶都督府者三十有三,京卫非亲军而不隶都督府者十有五,同知、佥事只有六员,是京卫皆不能各有三指挥,何况外卫?又何况平坝小卫?惟明制管理屯田、验军、营操、巡捕、备御,皆掌印佥书之事,而前《志稿》遂误以为屯操、巡捕各有指挥耳。至指挥本无掌印之名,因掌印、佥书二官,明制均系指挥及同知佥事考充之。平坝指挥职兼掌印,司袭替、升授、优给、优养及所属一切军政,故曰掌印指挥。”据旧《志》此说,是平坝除掌印指挥外,无复别有指挥矣。考旧《志》“公署门”,载有屯操巡捕署,使无是项专官,何至于有此官专署?又考《黄氏族谱》载黄政、黄能等,均官指挥佥事,是旧《志》对于指挥之说恐非定论,然又未敢遽断为有,只得缺此等官之疑不书,而备列其说焉。①
千 户 左、右、前、后、中五所,千户各一员,正五品。
旧《志》云:“明初一卫统十千户,至洪武七年(1374) ,每卫定设左、右、前、后、中五千户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比从前小矣。”此每卫中千户之规定,惟正千户外,所谓副千户一职,考私家族谱多有官此者,而旧《志》不详其有无,不知何故?旧《志》只云“千户所下例有掌印一人,佥书一人,有试用,有实授,其掌印恒以一人兼数印。”
百 户 左、右、前、后、中镇抚百户五十员,正六品。
旧《志》云:“镇抚百户,无狱事则管军,百户缺则代之,见《明史》。”据此似镇抚与百户系二项职官,故有缺代之规定。此五十员中平均分配五所,每所得十员,是每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区划中,每一区划驻一百户。惟此五十员中,镇抚与百户各居若干则不可知。
经 历 经历司经历一员,从七品。
自千户至经历,均隶于指挥。
驿 丞 一员。
①明制,军卫一级武职,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此为常制。所谓掌印、屯操、巡捕等,实为诸指挥间之分工专责(并可能因此形成习称),并非正式职称。明代之平坝以及普定、安庄、威清诸卫,其所以鲜见有同知、佥事名录者,盖因明代方志悉数失传,史籍失载之故,而非无此官职也。咸丰《安顺府志·职官志》载,明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陷普定,指挥佥事葛公衮战死,此或可为之证。
站 官 一员。
驿丞、站官均隶于安平道。
训 导 一员。旧《志》未详设于何时,辖于何官。
以上各官除经历、驿丞外,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均裁。【以上均据旧《志》】
清平坝卫时代
卫守备 一员,清顺治十五年(1658)设,以代指挥等官者。
经 历 一员,同年设,大约沿明之旧经历。
驿 丞 一员,同年设,大约沿明之旧驿丞。
教 授 一员,同年设。
千 总 一员,同年设。
汛 官 一员,同年设。
以上各官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卫设县时裁,惟存千总。【以上均据旧《志》】
清安平县时代
知 县 一员,康熙二十六年(1687)设。
典 史 一员,同年设。
教 谕 一员,康熙四十三年(1704)设。
训 导 一员,康熙二十六年(1687)设。
千 总 一员,康熙二十六年(1687)设,大约沿前之千总。
外 委 一员,同年设。旧《志》“兵费门”尚有额外一员,而旧《志》不列于官制。
以上各官至宣统辛亥年(1911)反正后均裁。
现今平坝县时代
知 事 一员,民国元年(1912)设,后改称县长,又称县主席。
民国时代,政务多于前清,官厅只一知事,故设补助官厅之机关,即各局所是也。各局应列于知事之后。惟自民国初年至今,局之兴废无常,名目亦夥,备列则失之冗繁,不录又嫌其挂漏,折衷其间,乃以当今存在各局为主,寻其因袭沿革,带叙于各局之下,虽详略有殊,而名目表著矣。各局惟征收局隶于财政厅,与县政府平行,较殊于他局。
教育局 此局自清末即设,初名劝学所,设总董。民国初年去总董,设所长。至十七年(1928)改今名,设局长。今之教育局包县督学在内,民国初年之县视学系独立。
建设局 民国初年设劝业所,置所长;设桑区,置蚕桑管理员。十五年(1926)以后并由县知事兼,公安局成立,改由公安局兼。十九年(1930)独立,更名实业局,旋改今名,设局长。【二十一年(1932)提议改科,并入县署】局内附设农事试验场、中山林场。
财政局 民国二年(1913)设地方财政局,六年(1917)改名经费局,置董事。十九年(1930)改今名,设局长。
公安局 民国初年设保安警察所,置所长。六年(1917)以后改保安警备队,置队长。十五年(1926)改今名,设局长、队长。十八年(1929)以未臻繁盛之区,改公安队,裁局长,存队长。十九年(1930)仍恢复局长。【二十一年(1932)又提议改局为队】
征收局 民国初年设经征员,不名为局。九年(1920)以后废。十五年(1926)成立兹局,设局长。十五年(1926)配置稽核专员,十八年(1929)废。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平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