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845
颗粒名称: 2.体育
分类号: G4
页数: 2
摘要: 民国时期-1985年轿子山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竞赛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教育

内容

(1)体育教学
  民国时期的公立学校,每周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将体操课改称体育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学校贯彻毛泽东主席的“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采取具体措施,加强体育教学。1954年,推行《体育锻炼标准》。1957年,在学校教育中宣传体育的重要性,将“身体好”列为“三好”学生的条件之一。1963年,根据教育部重新修定的《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学每周上体育课2课时,定为必修课。“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课改为“军体课”,教学内容以队列训练为主。1978年,各校根据国家教委要求,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教学。1982年,市、县体育教学实施国务院重新修订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各校开展体育教学“达标”活动,体育教学进一步得到加强。1985年,市、县教育局和体委联合组织验收,境内学校的体育教学基本达标。
  (2)体育活动和竞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学校根据国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的决定》,加强学校文体工作,普遍在校内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的文体活动。每天在学校早上举行20分钟的广播操。每年的“六一”节,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跳高、跳远比赛、短跑比赛、拔河比赛;以中心小学为点集中片区所辖的学校进行,按前三名给予发奖。镇教育办集中全镇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书法比赛、球类比赛,前三名给予发奖。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