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砖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729
颗粒名称: 二、砖瓦
分类号: F4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砖瓦烧制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工业

内容

(一)青砖瓦
  历史上,境内有小砖瓦窑烧制青砖瓦,用耕牛踩泥,人工打坯,生坯砖瓦混装加煤煅烧。小砖瓦窑生产砖瓦持续至20世纪80年代初。民国时期境内下寨、青山、大洋、大寨、邓家部分瓦匠从事该行业。解放后收归初级社、管理区,由集体或社区办砖瓦厂。20世纪50年代中期,孙家庄乡、青山乡分别在青山(今西秀区砖厂内)以及北瓦窑建有12只土窑,每只土窑半个月烧砖瓦1窑,每窑产量2~2.5万片(块)。20世纪60年~70年代末,政府号召发展社队企业,小砖瓦窑作为社队集体副业的重要项目。境内小砖瓦窑发展到62个,从生产队抽人专做砖瓦。工副业抓得好的生产队,年底结算每工时值0.50元以上,时属经济效益好的生产队。进入80年代,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部分耕地恢复耕种,小砖瓦窑停办。
  (二)机制红砖
  镇青山砖厂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号召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不占良田好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开发粘土资源,上级从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兴办企业。1984年7月,孙家庄乡与青山村联办安顺县第一砖厂(后改称镇青山砖厂)。该厂经县政府批准,引进江苏省武进县技术和机械设备,国家给予部分资金扶持,总投资共204万元,1986年10月投产。砖厂占地面积32亩(包括粘土面积),其中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建有动力专用电线一条容量500千伏,24门轮窑1座,40型制砖机,1条生产线。配套各种机电设备,固定资产200万元,设计能力年产粘土红砖2500~3000万块。1986~1988年投产后生产量与设计能力相差甚远。从1987~1990年生产红砖640.62万块,产值71.37万元。经检查原因,为江苏武进县协作建厂设备以次充好,设计不合理,工艺不配套。后经法院裁决,武进方赔款15.26万元。1991~2002年,先后两次承包给福建人经营管理,年上交镇政府承包费16万元,为国家提供税金6万元。
  闽航砖厂
  始建于1993年,引进福建技术资金,总投资80万元,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70万元,从业人员75人,年产红砖1000万块,产值135万元,为国家创利税8万元。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