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728
颗粒名称: 一、采煤
分类号: F4
页数: 3
摘要: 清末年初-2002年轿子山镇采煤业发展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工业

内容

煤炭资源是境内的主要优势,分布在轿子山镇厦耳村、云盘村、木头寨村、讨兑寨村、大硐口村、本寨村。境内煤储量大,有“头顶轿子山,脚踏斯拉河,哪个识得破,金银任马驮”之说。1966年,轿子山井田勘探的理论蕴藏量2900万吨,关口井田498万吨,1982年安顺煤矿大硐口井田勘探蕴藏量10931万吨。且煤层厚、煤质好,属无烟煤,由于交通方便,销路较好。古代人们用土法开采,井下用尖锤、凿子等手工工具挖煤,人力用木船拖出井外,人挑马驮运往安顺城乡出售。
  清末民初,生活用煤和工业小作坊用煤量增加,轿子山一带煤炭开采得到发展,商人涌入开采,吴树德到厦耳购一幅地开洞挖煤(取名绿塘煤厂),雇工50余人,日产量5000~7000斤。民国中期,煤洞发展到30座,有采煤工300余人。据《安顺市志》记载,1928~1942年的14年间共采煤26.6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轿子山一带农民自行采煤,1952年后,采煤由互助组、初级社经营,采煤工由集体派,收入参加集体分配。1951年国家修建安顺到轿子山的公路,煤炭运输由原来的人挑马驮改为木制鸡公车、手推车。后逐步发展到马车、拖拉机、汽车等机械运输,加大了煤炭运输量。
  1956年合作化后,挖煤作为集体一项重要副业。1958年,白坟公社开办1个煤厂(绿塘煤厂)。绿塘煤厂位于厦耳村,原系商人开采,年产100余吨。1956年由农业社接办。1958年为白坟公社社办煤厂,后调整下放给生产队管理。1966年收归公社所有。1987年轿子山镇政府改革管理办法,实行公开招标承包,年上交政府承包费8万元。1990年,全厂职工80余人,年产量2万吨。
  20世纪70年代,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社队企业,白坟公社厦耳大队有煤窑17个,木头寨大队有煤窑2个,年产量7万吨,产值166万元。跳蹬场公社社办煤厂2个,讨兑寨大队有煤窑9个,年产量5万吨,产值119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个体户小煤窑遍地开采。之后社队企业体制改为乡镇企业,上级政府、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从技术、资金上扶持乡、镇级重点企业。白坟镇1984年7月在厦耳村关口组投资开办零号煤厂,1986年6月投产,当年产煤2.8万吨,产值61.5万元,从业人员150人。在县乡镇企业评比中,各项指标列乡镇煤矿前茅。
  1980~1986年间放手让群众开挖煤洞,境内小煤窑发展到28个,1987年,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对小煤窑全面整顿。境内1988年对无证开采和乱挖滥采的河沟头煤矿、厦耳枫香树冲煤矿、黄河沟煤矿、哈露冲矮二层煤矿、浑水沟煤矿共5个煤矿进行关闭。
  1998年根据国发(1998)43号。《国务院关于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办明电(1999)3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炭关井压产工作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安地煤字(1999)03号《安顺地区煤炭工业局关于坚决制止无“两证”煤矿生产》的通知,安顺市煤炭工业局(1999) 13号《关于转发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遵照国务院、省、地、市的文件精神,轿府办通(1999)01号《关于成立轿子山镇煤炭行业关井压产领导小组的通知》,制定了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并且对煤矿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境内1998~2002年对无证开采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黄土坡煤矿、平安煤矿、磨石湾煤矿共3个煤矿进行炸封。
  通过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乡镇煤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境内煤炭资源得到有序开发和强化管理,坚持持证开发,安全开发。至2002年,境内有煤矿9个,从业人员546人,年产量34万吨,产值4080万元,为国家创利税3528万元。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