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林业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5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林业资源
分类号: F307.2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林业资源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林业

内容

境内地形地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贵州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属南方亚热带绿地区域,清代以前原始森林茂密。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多,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致使境内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建立林业机构,大规模开展林业建设。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林业建设生机勃勃发展迅速。
  民国中期,唯有安家箐至云盘、厦耳、木头寨、讨兑寨一带的偏远山坡上散布有部分疏林和天然林,千峰河沿岸胸径50厘米至120厘米的柳树千余棵。境内屯脚、讨兑寨、郭家屯、大硐口、小硐口、洋坪、新寨、邓家、下寨、水塘、八角洞、鸡窝寨、棕树、埋头井、平寨、木当、各什村后寨、水洞等村寨的后山及千峰山、青山、老寿山、观棋山、金家大山保持着乔、灌、草混合的天然林,其余各村寨均有胸径50厘米至120厘米的杉、楸、樟、枫香、白杨树,少则几株,多则十几株,零星不成林。竹林多产于云盘、厦耳,平缓地带零星分布在各什、大硐口、大院、镜子塘村石古当。境内外东北面轿子山一带多产青冈与栗木,郭家屯一带多产盐肤木,菖蒲苑、安家箐一带尚有青冈与其他杂木混合林,安家箐附近杂林中间有杉、楸与白杨。云盘、厦耳、木头寨、讨兑寨一带多产杉木、青冈、板栗、毛栗、盐肤木、桦槁、白杨、油茶、油桐。各什、水洞、平寨、袁家屯、屯脚、大山一带多产化香、马桑、青冈、油桐、楸、白杨、救军粮。境内天然林均为乔、灌、草混合树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4年~1994年30年间,分别进行了十年一次的森林资源普查。据1994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境内有林业用地32368亩,疏林用地1705亩,森林覆盖率为22.3%(含灌木林地),活立木蓄积量42390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41237立方米,在森林蓄积量中有用材林蓄积量41043立方米,防护林蓄积量96立方米,特用林蓄积量98立方米,疏林蓄积量802立方米,散生木蓄积量94立方米,四旁植树蓄积量257立方米。共有用材林面积8403亩,平均每亩蓄积量4.88立方米。主要树种华山松370亩,占用材林面积的0.04%,蓄积量为1657立方米;杉木柳杉面积6941亩,占用材林面积的83%,蓄积量为34065立方米;针阔混交林面积1092亩,占用材林面积的12%,蓄积量为4892立方米;其他树种蓄积量占活立木蓄积量的0.03%。
  按林龄组分,幼龄林面积844.5亩,占用材林面积的10%,蓄积量360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量0.43立方米;中龄林面积4008亩,占用材林面积的48%,蓄积量17320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量4.32立方米;近熟林面积2188亩,占用材林面积的26%,蓄积量14624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量6.68立方米;成熟林面积1305亩,占用材林面积的16%,蓄积量9279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量7.1立方米。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